[发明专利]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1138.3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郭莉;孟德丹;董超;邓茜;康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大规模 输入 输出 系统 序列 分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设定时间间隔内,针对每个终端用户,根据获取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大尺度衰落因子值,判断所述终端用户是否属于边缘用户;如果是,则从第一集合中选取一个导频序列分配给所述终端用户;否则,从第二集合中选取一个导频序列作为初始导频序列,根据所述初始导频序列和保存的线性相移因子,获得目标导频序列,并将目标导频序列分配给所述终端用户;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的导频序列不同,每个第一基站保存的第一集合中的导频序列不同,每个第一基站保存的线性相移因子不同。本实施例能够减少小区之间的导频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频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中包含多个基站,每个基站服务于一个小区,每个小区中有多个终端用户。其中,每个终端用户配置单天线,每个基站配置大量天线,每个基站同时服务于相应小区中的多个单天线终端用户。
在通信系统中,在进行上行信道估计时,每个小区的终端用户发送导频序列给该小区的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对上行信道进行估计。每个小区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导频序列是由该小区的基站分配的。在传统的单小区系统中,通常为小区内的多个终端用户分配导频矢量相互正交的导频序列,这样可以避免终端用户之间的干扰。而针对于大规模MIMO系统,系统中存在多个小区,由于导频序列存在长度的限制,小区内的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导频序列的正交,但是相邻小区之间的导频序列却是复用的。这种多小区复用同一组导频序列的情况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小区间复用导频而导致的小区间的干扰。基站在获取本小区内终端用户的信道信息时会无意间获得其他复用相同频带小区的终端用户的信道信息,此时基站得到的本小区终端用户的信道信息中除了有效信道信息,还叠加了其他小区终端用户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导频污染。图1为大规模MIMO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为有效导频序列,虚线为小区间相互干扰的导频序列。
现有技术中,针对于上述小区间导频复用的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将每个小区的终端用户分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两组,由于小区间边缘用户之间的影响较大,因此为所有小区的所有边缘用户分配导频矢量相互正交的导频序列,为每个小区的中心用户之间分配复用的导频序列。这样,虽然可以减小边缘用户的导频序列之间的干扰,但是不同小区的中心用户之间的导频序列仍然是复用的,导频污染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小区之间的导频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应用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相邻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设定时间间隔内,获取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大尺度衰落因子值;
针对每个终端用户,根据获取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大尺度衰落因子值,判断所述终端用户是否属于边缘用户;
如果是,则从第一集合中选取一个导频序列分配给所述终端用户;
否则,从第二集合中选取一个导频序列作为初始导频序列,根据所述初始导频序列和保存的线性相移因子,获得目标导频序列,并将所述目标导频序列分配给所述终端用户;并且,所述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为循环移位的Chu导频序列集合,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的导频序列不同,每个第一基站保存的第一集合中的导频序列不同,每个第一基站保存的线性相移因子不同。
较佳的,所述根据所述初始导频序列和保存的线性相移因子,获得目标导频序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