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0751.3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3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葛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映东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9/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23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多发性 动脉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首先由Savary和Kussmal于1856 年描述。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的炎症,故又称为“主 动脉弓综合病征”、“缩窄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其中以头臂血管、肾 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 而临床表现各异。可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少数可导致动脉瘤。本病 多发于年轻女性。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风湿、结核、红斑狼 疮或外伤史等。近年来有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理报告也证 实了这一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中医学中无类似病名,有人认为与“伏脉”、“血痹” 相似。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内产生免 疫反应相关。
临床表现
①头臂动脉型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至卒中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可有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 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 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 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 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②胸主、腹主动脉型
血管炎症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全主动脉。头颈、上肢高血压及下 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等。下肢皮 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阻塞部位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肢 血压常明显升高。
③主-肾动脉型
主要累及主动脉、肾动脉。高血压为重要的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 显,表现为头晕、心慌,因下肢缺血而有肢体乏力、发凉、间歇性跛行表现。 患者上下肢血压相差>20mmhg时提示主动脉有狭窄。大部分患者可于脐上部位闻 及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④肺动脉-冠状动脉型
病变累及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可见于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 且为多发性病变。冠状动脉受累者少见,以前降支开口或其近段狭窄或闭塞。 以心悸气短较多,但比较轻。冠状动脉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肺动脉瓣区可闻 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狭窄重的一侧呼吸音减弱。
⑤广泛型
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治疗
①抗炎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有利于阻止病情发展。
②激素:对早期或活动期患者效果较好,短期内改善症状,多口服强的松、 地塞米松等。
③免疫治疗。
④扩血管药物:以改善脑和肢体血运。
⑤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灵等。
⑥抗高血压药物:本病对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佳,需要两种以上药物合并 应用。
⑦中药治疗以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 能。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 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双股箭12份、络石藤10份、生藤10份、肾子藤9份、 马蔺6份、狗骨节22份、三爪龙22份。
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映东,未经葛映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0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