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拖钩强度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90419.7 | 申请日: | 2016-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倪晋挺;王波;李琤;许珍;刘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柯桥富荣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拖钩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前保横梁本体、机座、拖钩总成、角度转换装置以及杠杆调节机构,所述机座一边固定有角度转换装置、另一边设有横向滑轨,所述杠杆调节机构通过横向滑轨与机座相连;所述角度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座、角度转换板、纵向滑柱以及纵向滑块,所述固定座位于机座上,且其正上方设有角度转换板,所述角度转换板上设有正向加载导槽和30°夹角加载导槽,所述角度转换板的两侧设有纵向滑柱,所述纵向滑块可在纵向滑柱上滑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操作简单、无须改变加载力的位置,也不需要使用功率较高的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拖钩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拖钩是一种拖车装置,当车体进入危险环境损坏后,通过拖钩借助外力走出困境的安全保护装置,现在国外多数汽车都配有拖钩系统,很多品牌的汽车出厂就带有拖钩,汽车拖钩已经成为汽车必须配备的部件。所以,拖钩及其安装板都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以使车体尽快脱离险境。汽车在通过拖钩受到牵引的时候,为了避免拖钩出现断裂破坏等现象,需要拖钩及其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有必要对拖钩及其连接板件的强度进行测试,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保证安全要求。
拖钩强度试验要求:正向和30°夹角两种角度加载试验。正向加载:将拖钩连接板固定在试验装置上,在拖钩处加载一定大小的力、方向为整车坐标X轴负方向的静拉伸;30°夹角加载:将拖钩连接板固定在试验装置上,在拖钩处加载力、方向为整车坐标X轴水平向Y轴偏转30°夹角方向静拉伸;防撞梁总成不得有肉眼所见裂痕,且永久变形量不能超过一定数值。
目前市场已有拖钩强度试验装置存在如下缺点:第一,因为要实现两个角度下的加载,所以试验时需要变换加载装置的位置,过程繁琐,效率较低。第二,由于拖钩试验加载力较大,所以对加载装置的功率要求较高,对试验器材的要求较高。第三,试验装置较为复杂,价格昂贵,操作性和便利性较差。第四,场地空间占用较大,且不易拆卸,空间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钩强度试验装置,以解决传统拖钩强度试验装置在不改变加载装置的前提下,加载角度难以改变的缺点,同时解决加载装置的功率要求较高、试验装置复杂、价格昂贵、操作性和便利性较差的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拖钩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前保横梁本体、机座、拖钩总成、角度转换装置以及杠杆调节机构,所述机座一边固定有角度转换装置、另一边设有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为机座本体去除材料后形成的滑道,所述杠杆调节机构通过横向滑轨与机座相连;所述角度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座、角度转换板、纵向滑柱以及纵向滑块,所述固定座位于机座上,且其正上方设有角度转换板,所述角度转换板上设有正向加载导槽和30°夹角加载导槽,所述角度转换板的两侧设有纵向滑柱,所述纵向滑块可在纵向滑柱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调节机构包括可在横向滑轨上滑动的横向滑块、杠杆滑套、杠杆本体以及转动销轴,所述横向滑块通过转动销轴与杠杆滑套相连,所述杠杆本体可在杠杆滑套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转换板的两侧夹角为30°,其中一侧设有正向加载导槽、另一侧设有30°夹角加载导槽 。
进一步的,所述正向加载导槽与30°夹角加载导槽内均设有第一定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表面设有限位螺栓,且与角度转换板相对应的两侧夹角为30°。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本体一端可通过加载钢丝与拖钩总成相连、另一端可通过托盘钢丝加载砝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便于杠杆本体与加载钢丝相连的第二定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滑套及横向滑块上均设有紧固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变换加载角度时,只需要将加载钢丝放入不同的加载导槽中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柯桥富荣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柯桥富荣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0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