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便携式脊髓监护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90360.1 | 申请日: | 2016-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蒲江波;徐圣普;胡勇;谢小波;崔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传输 技术 便携式 脊髓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 的便携式脊髓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及脊髓肿瘤等各类脊柱脊髓病变的 有效方法。然而,脊柱外科手术过程常常会造成对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产生 术后神经性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下降、截瘫、四肢瘫痪甚 至死亡。通过运用术中脊髓监护技术,可使术者能够及时获取脊髓神经状态的 反馈信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危险性,不仅将有助于预防脊髓神经损害, 防止不可逆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还能使得对危重病人的手术得以安全开展。 因而,在脊髓外科手术中,脊髓监护仪正作为一种必要的监护设备,被广泛应 用到临床实践中。
在术中监护过程中,传统的术中脊髓监护仪在前置放大端和信号处理装置间 设置有线电缆连接,众所周知,手术台上原本留给外科医生的操作空间已十分 有限,再添加多条线缆不仅对术者在术中的操作带来不便,也造成潜在的安全 隐患。另一方面,传统的脊髓监护系统体积较为庞大,主要由监护仪和控制计 算机构成,在手术室中应用时,不仅不利于术前消毒,也为术中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体积小且便于 使用的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便携式脊髓监护系统。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便携式脊髓监护系统,包括前端模块、处理模块 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处理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或有线传输方式连 接在一起,所述的前端模块与处理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相连接实现信息传输 功能。
进一步,所述的前端模块包括采集组件、供电组件、刺激组件、CPU和无线 收发单元;所述供电组件与CPU、采集组件、刺激组件和无线收发单元相连接为 上述各个部分供电,所述CPU与采集组件、刺激组件、无线收发单元相连接实 现对前端模块各个部分的控制功能,所述采集组件和刺激组件通过电极与人体 连接,所述无线收发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处理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采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输入单元、放大单元和A/D 单元;所述刺激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输出单元和D/A单元;所述供电组件包 括连接在一起的电池和供电单元。
进一步,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无线收发单元、供电组件、处理组件、CPU和传 输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CPU、无线收发单元、处理组件、传输组件相连并为上 述各个部分供电,所述CPU与无线收发单元、处理组件、传输组件相连实现对 处理模块各个部分的控制功能,所述无线收发单元与前端模块采用无线方式相 连接,传输组件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传输组件为无线传输单元,或者为有线传输单元,或者为 无线传输单元及有线传输单元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的处理组件采用FPGA专用嵌入式运算芯片,或者采用通用CPU 芯片实现信号的分析运算功能。
进一步,所述的供电组件为电池供电,或者为市电供电,或者通过传输组 件供电。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模块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传统脊髓监护系统的前端和处理模块间加入无线收发单元, 使得和人体直接接触的前端模块能够独立工作,不需要使用线缆与处理模块连 接,避免了手术台上线缆密集的情形,减少了线缆对术者的干扰,同时也减少 了线缆干扰和触碰造成的信号波动致使出现漏检和误判情形,能够提升脊髓电 生理监护设备的主要功能。
2、本发明的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间可选择使用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可以 使用便携式的笔记本计算机或平板电脑作为控制模块,提高了便携性能,从而 扩大了脊髓监护系统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前端模块的电路方框图;
图3a为前端模块中的采集组件的电路方框图;
图3b为前端模块中的刺激组件的电路方框图;
图3c为前端模块中的供电组件的电路方框图;
图4为处理模块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0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于出租车的紧急报警平台
- 下一篇:无线体温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