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联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0310.3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漆复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H02K1/26;H02K1/27;H02K3/5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广泛应用在各种通用机械上,用来联接两根轴使其一同旋转,以传递扭矩和运动。传统的联轴器皆为接触式联轴器,必须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的相互联结来传递扭矩,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超载时容易导致部件的破坏。特别是主动轴与从动轴工作在需要相互隔离的两种不同介质中时,必须使用密封元件进行动密封,这样就存在要么加大旋转阻力来保证密封可靠,要么密封不严产生泄漏的问题。另外,随着密封元件的磨损、老化,会加剧泄漏,尤其是在有害气体(有害液体)存在的系统中,一旦泄漏就会污染环境,危及生命。
为了克服传统联轴器的上述缺陷,现有技术出现了磁力传动联轴器,磁力传动联轴器属非接触式联轴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打破传统联轴器的结构形式,采用全新的磁耦合原理,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并可将动密封化为静密封,实现零泄漏。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目前,磁力传动联轴器分为同步磁力联轴器和异步磁力联轴器。其中,同步磁力联轴器主要有两种结构:平面磁联轴器和同轴传动联轴器;异步磁力联轴器主要也是两种结构:永磁涡流联轴器和鼠笼式异步磁力联轴器。
现有技术的磁力传动联轴器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在转差大或者打滑的状态下运行,否则会严重发热烧毁联轴器。
例如,平面磁力联轴器,如图1所示,在两个相同直径的圆盘上,按照NS极交叉的方式安装磁铁。使用时,把两个圆盘分别安装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中间留有一定气隙。由于A磁体的N极吸引对面B磁体的S极,同时排斥B磁体两侧的N极,从而保证在一定力矩范围内,从动轴与主动轴保持同步转动。在实际工作中,真正NS相对的状态,只存在于无力矩输出的状态下。只要有力矩产生,从动盘就会与主动盘存在一定的相位夹角。这种角向的错动,一直保持并增加到力矩足够大到N极与对面的N极相对,然后传动器发生“打滑”,两个转盘旋转错动,跳向下一对耦合状态。这种平面性传动器,结构简单,安装时对两个轴的同轴度要求不高。由于是采用平面相吸的原理,因此气隙越小,扭矩越大。但同时,在磁场的作用下,轴向力(互相吸引)也成正比变化。轴向力是这种平面磁力联轴器的主要缺点。另外,由于传递的扭矩大小与圆盘面积有关,因此,这种传动器的扭矩不能做的太大,否则会导致尺寸过大,安装困难。
例如,同轴磁力联轴器,如图2所示,图中1表示输入轴;2表示机体;3表示内磁体;4表示内转子;5表示输出轴;6表示隔离套;7表示外转子;8表示外磁体;9表示密封圈;所述同轴磁力联轴器包括:外转子7,内转子4,隔离套6,轴承系统。其中,隔离套和轴承系统主要用于磁力传动密封的结构中。在内转子的外圆周部分,和外转子的内圆周部分,分别装上磁体3和磁体8。磁体为偶数极,按照NS交叉方式圆周排列。内外转子之间有一定的气隙,用于隔离主动和从动部件。气隙的大小多在2mm-8mm之间。气隙越小,磁体的有效利用越高,同时隔离也越困难;气隙越大,越方便隔离,但是磁体磁场的有效利用越差。一般来说,此类传动器的工作扭矩为传动器最大扭矩的60%左右。当负载超过最大扭矩时,传动器开始“打滑”,即磁体从当前的偶合状态,圆周错动跳转到下一个耦合状态。在这种打滑过程中,气隙内的磁场迅速变化,内外转子的磁体同时被对方充退磁,产生热量。短时间内温度即可迅速上升到100摄氏度以上,从而导致磁体退磁,联轴器报废。
例如,永磁涡流联轴器,如图3所示,是把同步异步磁力联轴器的从动部分的永磁材料,更换成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铁磁性材料,如铜、铝材料,都可以实现涡流传动,采用是电磁感应原理。主动盘上,按照N、S交叉的方式安装高性能磁体。从动盘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制成。磁力线穿过铜盘,主动盘旋转,铜盘产生涡流带动从动盘跟随转动,主动盘与从动盘存在一定的转速差;由公式
Pm=sPm+(1-s)Pm
式中:Pm为输入功率,sPm为转差功率,(1-s)Pm为输出功率
可以看出,输入功率不变时,当转差率s越大,转差功率也越大,输出功率就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0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斩波电路
- 下一篇: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