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9735.2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阿宏;杨柳;何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越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综合 识别 加密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及系统。S1、预存移动终端的解密信息,所述解密信息包括合法用户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设置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解密权限权值;S2、设置各解密信息的效力时长;S3、实时监听移动终端上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S4、在监听到与解密信息匹配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时,判断是否在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效力时长之内,在效力时长之内时,根据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解密权限权值和各解密信息的效力时长生成解密操作指令,根据解密操作指令执行解密操作,否则提示用户无法解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完善,移动终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与此同时,移动终端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都支持加密功能,包括支持针对移动终端的屏幕的加密功能,如目前的密码锁屏功能;支持针对移动终端内的文件的加密功能,如目前的图册、相册加密功能等等。
然而现有的加密密码无法在移动终端上进行通用,也无法满足不同文件的不同加密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及系统。
一种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存移动终端的解密信息,所述解密信息包括合法用户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设置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解密权限权值;
S2、设置各解密信息的效力时长;
S3、实时监听移动终端上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S4、在监听到与解密信息匹配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时,判断是否在各解密信息的效力时长之内,在效力时长之内时,根据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解密权限权值和各解密信息的效力时长生成解密操作指令,根据解密操作指令执行解密操作,否则提示用户无法解密。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中,
所述步骤S1中:
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解密权限权值如下:声纹信息的权值为1.5、指纹信息的权值为1.5、密码信息的权值为1、声纹信息与指纹信息组合的权值为3、声纹信息与密码信息组合的权值为2.5、指纹信息与密码信息组合的权值为2.5、声纹信息、声纹信息与指纹信息和密码信息组合的权值为4。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中,
所述步骤S2中:
各解密信息以及解密信息组合的效力时长如下:
声纹信息的效力时长为预设基础时长的2倍、指纹信息的效力时长为预设基础时长的2倍、密码信息的效力时长为预设基础时长。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中,
所述所述步骤S3包括:
实时监听移动终端上发生的任一种应用程序或主操作界面上的声纹信息、指纹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在监听到声纹信息、指纹信息、密码信息中任一种或几种时,记录声纹信息、指纹信息、密码信息发生的时间点并开始计时。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综合识别的加密方法中,
所述步骤S4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越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越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9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第一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