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8003.1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潘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7399 贵州省黔东南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主要的生产茶类,产量及销量均较大,其作为未经发酵制成的茶, 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等多种天然营养成分,使 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有助于人体健康。
传统绿茶的加工,通常为杀青、揉捻和干燥步骤,工艺简单,操作易行,但 随着人类对绿茶品质日渐增长的要求,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制得的绿茶已不能满足 人类需求,尤其是香气和外形更是不尽如人意,而香气和外形作为绿茶品质评定 的重要依据,根据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其评分系数均为25%。
在现有加工技术中,不乏有品质优良的产品,但常因设备要求较高或过程复 杂,增大了加工成本,不利于经济化、批量化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使制成的绿茶香气浓、滋味足、 色泽亮、外形匀称、口感好、保存时间长。
具体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A、萎凋;B、杀青;C、回 软;D、做形;E、烘干;F、提香。
所述萎凋是在将茶叶置于温度为≤35℃的环境下萎凋处理3-6h;所述杀青是 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0℃的环境下杀青处理5min;所述回软是将杀青后 的茶叶在自然温度下静置1-3h;所述做形是将回软后的茶叶先理条处理,经自然 冷却2-3min后,再进行打扁处理;所述烘干是将做形后的茶叶在温度为80-120℃ 的条件下烘干10min;所述提香是将烘干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 5min,提香温度为80-110℃。
所述杀青,其方式为锅炒杀青。
所述理条,是将回软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内,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理条 1-3min,再关闭加热设备,在未加热条件下进行理条3-5min。
所述理条,其加热温度为200-250℃。
所述打扁,其采用“轻-重-轻”循环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茶叶进行萎凋、杀青、回软、做形、烘干、提香的组合处理, 使得所制绿茶外形光洁光滑、整齐匀净,再通过各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使得所 制绿茶嫩香持久,香气足、色泽翠绿,同时还有效控制了茶叶水分的脱出,进一 步使得所制绿茶的营养均衡,其中,使得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了30-%50%,储存 时间长。
此外,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设备及工艺流程均较简单,且加 工时间短,因此,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 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择龙井长叶为原料,称量200g,将其置于温度为15℃的环境下进行 萎凋处理3h;
(2)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0℃的的条件下进行锅炒杀青处理5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在自然环境中回软2h;
(4)将回软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在温度为250℃的条件下理条1min,然 后关闭加热设备,继续理条5min;
(5)将理条后的茶叶经自然冷却3min后,再采用“轻-重-轻”的循环方式对 其进行打扁处理,得半成品;
(6)将半成品置于温度为120℃的条件下烘干10min,再将其转入提相机中, 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提香5min。
实施例2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择毛尖为原料,称量200g,将其置于温度为35℃的环境下进行萎凋 处理4.5h;
(2)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温度为200℃的的条件下进行锅炒杀青处理5min;
(3)将杀青后的茶叶在自然环境中回软3h;
(4)将回软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在温度为225℃的条件下理条3min,然 后关闭加热设备,继续理条3min;
(5)将理条后的茶叶经自然冷却3min后,再采用“轻-重-轻”的循环方式对 其进行打扁处理,得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未经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8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