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锚链舱的脚窝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7704.3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非;王艳春;万正田;赵文斌;黄慧;麻翠荣;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B63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付博宇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锚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船舶锚链舱清洁维修时,便于工作人员进出锚链舱的的脚窝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在使用维护中,有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锚链舱进行清洁维修等作业劳动。船舶锚链舱一般为半径约一米,高度约十余米的圆柱形,内部由于装载锚链,对空间有一定的要求,锚链舱内部必须无阻碍,无法设置常规的梯子,因此一般采用在圆柱壁子上设置脚窝的方式,便于工作人员攀爬。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直接将脚窝2开在锚链舱舱壁1上,为了保持锚链舱的水密性,并在其外部加焊竖直的半圆柱钢3。然而采用这种结构,工作人员脚下污泥会通过脚窝边缘进入半圆柱钢内,该处空间狭小无法清理,使得其内部十分污浊潮湿。结合图2,现有脚窝底部无踏板,工人直接踩在板厚仅约14mm的锚链舱舱壁板上,攀爬困难也有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锚链舱的脚窝结构,能够避免污泥的堆积并方便清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锚链舱的脚窝结构,包括锚链舱舱壁,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锚链舱舱壁内侧竖向开设若干作为脚窝的孔,锚链舱舱壁外侧与所述孔对应处固接有钢管,所述钢管的伸出端呈封闭状,所述钢管内侧的下端焊接有踏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钢管从锚链舱舱壁向其外上方延伸,钢管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α。这样,人员脚下的污泥不会堆积在钢管内,并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钢管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0°~15°。
再进一步,所述踏步由方钢制成,踏步的截面为菱形。
再进一步,所述钢管封闭端距离锚链舱舱壁的水平长度为18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锚链舱舱壁焊接独立封闭钢管以及脚踏方钢的方法,钢管的封闭确保了锚链舱的水密性,踏步增加了攀爬过程中脚踩和手抓的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避免了污泥的堆积,使清洁工作变得容易,脚踏方钢也使攀爬更加轻松容易,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省去了现有技术在锚链舱外部所加的大型半圆钢,整体方案比现有技术显著节省了材料,因此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为船舶总重量的控制做出了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锚链舱的脚窝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作人员利用图1所示结构攀爬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锚链舱舱壁4安装钢管5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工作人员利用本发明攀爬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3至图5所示,一种船舶锚链舱的脚窝结构,包括锚链舱舱壁1,沿所述锚链舱舱壁内侧竖向开设若干作为脚窝的孔4,锚链舱舱壁外侧与所述孔对应处固接钢管5,所述钢管的伸出端呈封闭状,所述钢管内侧的下端焊接有踏步6。所述踏步由方钢制成,踏步的截面为菱形,也即是方钢的侧棱向上设置。
所述钢管从锚链舱舱壁向其外上方延伸,钢管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α。所述钢管与水平面的夹角α优选为10°~15°。这样人员攀爬时脚下的污泥不会堆积在钢管内,并方便对钢管的清洗。如图5所示,钢管封闭端距离锚链舱舱壁的水平长度为180mm。
结合图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锚链舱舱壁焊接独立封闭钢管以及脚踏方钢的方法,钢管的封闭确保了锚链舱的水密性,踏步增加了攀爬过程中脚踩和手抓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7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新型车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