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导流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7505.2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4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利新;王云根;陈亮亮;赵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7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导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导流槽结构,包括连接的盖板和侧板(3),所述的盖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层盖板(1)和下层盖板(2),所述的上层盖板(1)上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组第一导流槽(12),所述的第一导流槽(12)上开有第一通孔(13),所述的下层盖板(2)上设有正对第一通孔(13)的第二导流槽(22),在下层盖板(2)上还分布有与第一通孔(13)错位布置的第二通孔(23),所述的侧板(3)上设有横向导流腔,该横向导流腔分别与第一导流槽(12)和第二导流槽(22)连接,并用于将分流到第一导流槽(12)和第二导流槽(22)的水引流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防水效果好,散热性能突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槽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导流槽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列车安装设备空间的局限性,车载设备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小,车载设备的安装空间也相对较小,但车载设备的功率都较大,散热和防水是一个技术难点,而散热的效率和防水性能将影响车载设备的可靠、稳定、安全及使用寿命。
受空间狭小的限制,目前的车载设备机箱结构普遍存在着不能同时解决散热和防水的问题,主要以解决散热问题为主,不能有效满足防护性能IP21(防水、防尘)的要求,尤其是防水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同时满足散热和防水的多层导流槽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层导流槽结构,包括连接的盖板和侧板,所述的盖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层盖板和下层盖板,所述的上层盖板上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组第一导流槽,所述的第一导流槽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的下层盖板上设有正对第一通孔的第二导流槽,在下层盖板上还分布有与第一通孔错位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的侧板上设有横向导流腔,该横向导流腔分别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接,并用于将分流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水引流排出。错位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既能实现上层盖板与下层盖板之间的空气对流,同时由于第一通孔与第二导流槽的正对设置,又不会使得从而第一通孔分流下来的水通过第二通孔进入车载设备内部。
所述的第一导流槽为由间隔设置在上层盖板上的梯形体块组成的开口向外的V字形结构槽,在第一导流槽的底部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能实现对直接落在盖板的外部水流的分流,使得其分为两部分通过横向导流腔流出,这样便大大的减轻了上层盖板和横向导流腔的导引水流的压力,同时,V字形结构槽能够有效的减轻外部水流对上层盖板的冲击压力,减少溅水现象的发生,并减轻对上层盖板的材质要求。
所述的梯形体块的顶端呈内圆弧形。内圆弧形的顶部也能够分流一部分的外部水流,同时也能配合梯形体块使很大部分的外部水流先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然后在流入第二导流槽或横向导流腔,从而减轻外部水流直接对第二导流槽的冲击而引起的溅水。
所述的第一通孔为条形圆孔,其在同一组第一导流槽上间隔开设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圆孔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与第二导流槽中的第二通孔的对流空间,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落在上层盖板上的外部水流的分流。
所述的下层盖板上间隔设有引流板,在引流板上开槽形成V字形结构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的下层盖板上在引流板之间的间隔部分设置第二通孔,并满足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错位布置。
所述的第二导流槽的位置与大小满足:从第一通孔分流下来的水完全落入第二导流槽内,且不会溅出第二导流槽。
所述的第二通孔在下层盖板上呈圆网孔状布置,其孔径不超过3mm。
所述的第二通孔的边缘部分向上凸出形成超出下层盖板上表面的阻水部。阻水部的设置,在当发生第二导流槽中的水溅出时,可以有效的减少进入设备内部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7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