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5238.5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8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杉诺柯非织造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6 | 分类号: | B29C70/46;B29C70/54;B29L3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3 | 代理人: | 高娟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厢 隔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运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噪音传到车厢内,给驾乘人员及乘客造成噪音污染。因此,在汽车车厢内铺设隔音垫来进行隔音。
汽车车厢隔音垫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将纤维经混棉、开松、铺网、针刺、热烫等工艺制成纤维毡,再将毡切片后放入模具成形。这样的生产方式成本高、制造周期长、隔音效果差而且立体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能够省去纤维毡制作中的铺网、针刺和烫平等工序,解决汽车车厢隔音垫制造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原材料按配比直接混合;
(2)注入模具:将步骤(1)中的混合原料通过垂直落棉装置注入下模内,上模固定在成型位置处;
(3)合模成型:将步骤(2)中注入混合原料的下模移动至成型位置处,并与上模合为一体,然后加热定型,冷却后得到所述汽车车厢隔音垫。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原材料包括废棉纤维、3D弯曲纤维、低熔点纤维和海绵碎屑。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垂直落棉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凝棉器和贮存箱,所述贮存箱的下部设有一组喂给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加热的热源为热风,所述模具的上端和/或下端与热风管道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温度为200~22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方式为上部加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方式为下部加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方式为上部与下部交替加热,交替次数为2次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将纤维原料直接注入模具内成型,工艺路线大大缩短、产品的直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生产的产品弹性、隔音和减振效果好,立体感明显丰满。另外,由于使用了一部份回收的废棉纤维,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这部份棉产品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凝棉器,2.贮存箱,3.喂给辊,4.下模,5.上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汽车车厢隔音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以废棉纤维、3D弯曲纤维、低熔点纤维和海绵碎屑为原料,并按所需配比用混合机直接混合;
(2)注入模具:将步骤(1)中的混合原料通过垂直落棉装置的凝棉器1向下进入贮存箱2,并采用一组光电检测器监测贮存箱内的存棉量,再通过贮存箱下部的一组喂给辊3向下定量送棉,即落棉,落棉再经搅拌器搅拌后注入下模4内,而上模固定在成型位置处;
(3)合模成型:将步骤(2)中注入混合原料的下模4移动至成型位置处,并与上模5合为一体,然后将模具的上端与热风管道连接,并以热风为热源从上部加热(上吹下吸)定型,加热温度为200~220℃,然后冷却后,得到成型产品6,所述汽车车厢隔音垫。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模具的下端与热风管道连接,并以热风为热源从下部加热(下吹上吸)定型。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模具的上端和下端均与热风管道连接,以热风为热源,采用上部与下部交替的方式加热,交替次数为2次以上。
上述制备方法直接将纤维注入模具进行成型,省去了纤维毡制作中的铺网、针刺、烫平等工序,不仅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而且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直接成本。所得的产品弹性好、隔音、减振效果好,立体感明显丰满。另外,由于在产品的生产中使用了一部份回收的废棉纤维,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另一方面实现了这部份棉产品的回收利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原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杉诺柯非织造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杉诺柯非织造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5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自平衡冲床
- 下一篇:一种闭合腔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件的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