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坐底式生产储油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5000.2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5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刘培林;钟文军;董宝辉;胡晓明;曾树兵;刘波;杨宁;李拓夷;陈鹏;杜国强;张振友;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底式 生产 储油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油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深较浅、储量较小的边际油 田的坐底式生产储油平台。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小型无依托油田的开发,业界比较成熟的模式为“井口设施+ 生产储油装置+外输油轮”的模式。其中,生产储油装置主要采用自升式生产 储油平台,其特点是带有可自由升降的桩腿,平台具备可迁移和自安装能力。 但是,此种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存在以下问题:
1)升降装置购买费用较高,且在使用期间还需投入维护费用,大大增加 了油田开发成本,经济性较差。
2)自升式平台抗冰能力较差,冰情严重时需及时撤离,否则平台会有倾 覆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坐底 式生产储油平台,其无需专用的升降装置便具备有储油、可迁移和自安装能 力,不仅大大节省了此部分的投入费用;而且,其能够在冰情严重的环境下 进行作业,具有很强的抗冰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油田开发成 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坐底式生产储油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浮体底部浮箱、安装 在下浮体底部浮箱上面的数个下浮体立柱、安装在数个下浮体立柱上面的上 部组块,其中,下浮体立柱的内部安装一中空式钢质水密立柱内壳,使下浮 体立柱成为双层壳体结构的用于储油的原油舱,而立柱内壳与立柱外壳之间 的水密舱室为:用于隔离海水、保护原油舱的立柱压载舱。
所述上部组块根据功能划分为:工艺处理模块、主电站模块、公用设备 模块和生活模块四个模块,该四个模块之间通过栈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下浮体底部浮箱呈“回”字形,数个下浮体立柱分别安装在下浮体 底部浮箱的四角;同时,下浮体底部浮箱为底部压载舱,该底部压载舱分隔 成数个舱室。
所述数个下浮体立柱的顶部区域分隔有沉降舱、开排灌舱、柴油舱、淡 水舱、空舱及水处理舱数个舱室,数个舱室与原油舱相互隔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无需专用的升降 装置便具备有储油、可迁移和自安装能力,不仅大大节省了此部分的投入费 用;而且,其能够在冰情严重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具有很强的抗冰能力,大 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浮体舱室划分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A—A向示意图。
图2B为图2中B—B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部组块布置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上部组块、2.下浮体立柱、3.下浮体底部浮箱、4.底部压载舱、5.原 油舱、6.立柱压载舱、7.沉降舱、8.开排罐舱、9.柴油舱、10.淡水舱、11. 空舱、12.水处理舱、13.立柱外壳、14.立柱内壳、15.工艺处理模块、16.主 电站模块、17.公用设备模块、18.生活模块、19.栈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下浮体底部浮箱3、采用焊接方式安装 在下浮体底部浮箱3上面的数个下浮体立柱2、采用焊接方式安装在数个下浮 体立柱2上面的上部组块1,其中,下浮体立柱2的内部采用焊接方式安装一 直径小于立柱外壳13的中空式钢质水密立柱内壳14,使下浮体立柱2成为双 层壳体结构的原油舱5,原油舱5为圆柱形水密舱室,用于储油;而立柱内壳 14与立柱外壳13之间的水密舱室为:立柱压载舱6;这样,立柱压载舱6在 原油舱5和外部海水之间起到了隔离保护的作用。
上述上部组块1根据功能划分为四个独立的小模块,分别为工艺处理模 块15、主电站模块16、公用设备模块17和生活模块18,然后,将这四个模 块之间通过栈桥19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上述下浮体底部浮箱3呈“回”字形,数个下浮体立柱2(本实施例为四 个)分别安装在下浮体底部浮箱3的四角;同时,下浮体底部浮箱3为底部 压载舱4,该底部压载舱4通过焊接方式安装钢质舱壁将其分隔成数个舱室, 以减小自由液面对稳性的不利影响。
上述数个下浮体立柱2的顶部区域通过焊接钢质舱壁方式分隔出数个水 密舱室,数个水密舱室分别为:沉降舱7、开排灌舱8、柴油舱9、淡水舱10、 空舱11、水处理舱12等,并与原油舱5相互隔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5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