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芯机多组机动辊道的同步液压控制回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2895.4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22 | 分类号: | F15B1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芯机多组 机动 同步 液压 控制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般流体工作系统,具体涉及制芯机机动辊道的液压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制芯机的多组机动辊道在工作时需要同步升降,现有的多组机动辊道的同步升降一般通过单向节流阀或分流集流阀实现同步液压控制,单向节流阀需要进行多次调节,使用不方便且无法保证同步效果,分流集流阀对液压泵的流量实行强制性分流,使液流平均分配到各组油缸中,实现各油缸的同步驱动,这种驱动方式在多组油缸的负载均衡的情况下可实现很好的同步驱动,但是当多组油缸的负载重量不同时,就会导致负载轻和负载重的无法同时升降,因此上述方式不适应特殊工况下的同步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芯机多组机动辊道的同步液压控制回路,使进出制芯机的多组油缸的无杆腔的油均等,从而实现多组油缸同步伸缩。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芯机多组机动辊道的同步液压控制回路,所述同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一液压油箱、一液压泵、一换向阀以及L组油缸,所述液压油箱的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L组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口连通,所述同步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同步输油管路,所述同步输油管路包括位于满二叉树结构的根节点位置的一进油口、分别位于满二叉树结构的终端节点位置的L个出油口、分别连通满二叉树结构的双亲节点和孩子节点的M条第一节流管以及分别连通满二叉树结构的兄弟节点的N条第二节流管,所述同步输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同步输油管路的L个出油口与所述L组油缸的无杆腔进油口连通,所述同步输油管路的M条第一节流管和N条第二节流管上分别设置有节流器,其中L=2M,M=(2M-1)*2,N=2M-1,n为自然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通的两条第一节流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管上的两个节流器构成一个分流集流阀,所述两条第一节流管对应连通一个双亲节点和与所述双亲节点对应的两个孩子节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在所述第二节流管上的节流器为圆柱形小孔节流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柱形小孔节流塞长度为5mm-20mm,所述圆柱形小孔节流塞的节流孔的直径为0.5mm-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输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之间的输油管路还连接有通向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的第一溢流管路,所述第一溢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溢流阀集成于一个液压阀块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溢流管路还连接有通向所述液压油箱的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回油单向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之间的输油管路还连接有通向所述液压油箱的第二溢流管路,所述第二溢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泵通过电机驱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呈满二叉树结构连接的第一节流管,实现了液压泵出油的均衡分配,通过在第一节流管之间设置第二节流管,当各组油缸所驱动重量不同时,也能保证,每组油缸的无杆腔中的油量相同,均衡了液压缸无杆腔进油和出油,使进出制芯机的多组油缸的无杆腔的油均等,从而实现制芯机多组油缸的同步伸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同步液压控制回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公开的同步液压控制回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50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液压油箱;200、液压泵;300、换向阀;400、油缸;500、同步输油管路;106、电机;107、第一溢流阀;108、回油单向阀;109、第二溢流阀;112、液压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2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