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切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2867.2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5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施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少云 |
主分类号: | A47J43/26 | 分类号: | A47J4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55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切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板栗切口装置。
背景技术
板栗作为一种兼具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养生价值的植物果实,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和食用。板栗的果实生长环境特殊,可食果实包裹严密,最外侧是一层带刺的包裹壳体,当板栗成熟时上述带刺外壳自动张开,内部包含的褐色板栗可以比较容易的取出,取出的褐色板栗并不能直接食用,其还包括一层坚硬的外壳和一层很薄的内衣。
板栗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炒制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制作方法,但是炒制板栗时由于高温的作用,密封的坚硬外壳会爆裂,将内部的果肉飞溅出,撇开专业的炒制设备,这样的情况在家庭炒制时尤为普遍,于是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炒制前都要进行相应的切口作业,就是将坚硬的板栗外壳上切出一个很小的切口,使得在炒制时,板栗的膨胀可以得到逐步的释放和缓解,不至于出现爆裂飞溅的情况;但是目前家庭炒制板栗前的切口作业主要单个完成,切口的方法主要是用菜刀进行切口,不仅效率很低,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切口时板栗容易外飞,且菜刀容易伤到手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家庭炒制板栗前切口作业中切口效率低,切口有安全隐患等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板栗切口装置。
本发明由板栗排放器、切口刀组件、取栗棒、间距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组成,板栗排放器和切口刀组件之间通过间距调节机构连接,取栗棒插入切口刀组件的刀组背板内。
板栗排放器包括板栗排放基座、基座支腿和支腿连接螺栓,在板栗排放基座上有固结的外伸凸台和众多板栗排放孔,四个基座支腿通过螺栓紧固于板栗排放基座的底部。
切口刀组件包括刀组背板、刀片和固定螺栓,刀组背板上有固结的手柄和用于安放取栗棒的孔;刀片依次插入刀组背板的刀片槽中,直至刀片尾端抵住不动,刀片首端则用螺栓固定,防止刀片的松动和滑落。
间距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包括间距调节T形件、销子、开口销和限位螺栓;限位螺栓安装于板栗排放基座上,可以旋转进退,调节高度,间距调节T形件与板栗排放基座上的外伸凸台上的螺纹孔配合;另一面间距调节T形件通过销子与刀组背板铰接。
取栗棒靠近圆环的直线部分末端有一段螺纹,在取栗棒不工作时可以将其插入并拧进刀组背板上的螺纹孔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当需要进行板栗切口作业时,清空板栗排放孔内的异物,将板栗依次放入上述的孔内;根据放入孔内板栗的大小,调节间距调节机构,拧动T形件,通过螺纹作用上下移动,满足切口深浅的需要,随后调节限位机构的限位螺栓,使得进行切口时刀片不与板栗排放器上的板栗排放孔边缘发生干涉,而损坏刀片和板栗排放孔边缘。上述间距调节和限位调节完成后,双手压下手柄,进行板栗的切口动作。完成切口后,将安装于刀组背板内的取栗棒取出,依次插入一排排槽内将已经完成切口的板栗取出。随后将取栗棒继续插入刀组背板中,进行下一轮的排栗、切口和取栗的过程,直至完成全部的切口工作。
在进行板栗切口过程中,如果发现刀片的刀刃不再锋利,可以拧下紧固刀片的螺栓,再将螺栓拧入刀片端头的螺纹孔中,将刀片拉出刀组背板,换上锋利的刀片,同样的通过螺栓将新的刀片推入刀槽内,随后拧下刀片上的螺栓,再拧进刀组背板上的螺纹孔中紧固刀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板栗排放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切口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间距调节和限位机构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间距调节T形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的明白,下面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板栗切口装置由板栗排放器1、切口刀组件2、取栗棒3、间距调节机构4和限位机构5组成,板栗排放器1和切口刀组件2之间通过间距调节机构4连接,取栗棒3插入切口刀组件2的刀组背板内。
板栗排放器1包括板栗排放基座11、基座支腿12和支腿连接螺栓13,在板栗排放基座11上有固结的外伸凸台111和板栗排放孔112,四个基座支腿12通过螺栓13紧固于板栗排放基座1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少云,未经施少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2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