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链球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液相芯片试剂盒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82322.1 | 申请日: | 2016-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谊;刘佩红;王建;宋涛;杨显超;王晓旭;徐锋;沈莉萍;齐新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14;C12R1/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 地址: | 2011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猪 链球菌 毒力 基因 筛选 芯片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领域,涉及一种细菌的毒力基因筛选液相芯片试剂盒,具体 来说是一种猪链球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液相芯片试剂盒。
背景技术
猪链球菌(SS)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人畜共患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中以1、 2、7、9型最为常见,主要的毒力因子有谷氨酸脱氢酶(gdh)、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 子(epf)、溶血素(sly)、纤连蛋白结合蛋白/纤连蛋白(fpbs)、毒力相关序列(orf2)、甘油 醛-3-磷酸脱氢酶。研究表明,SS致病性强弱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其中mrp和epf是强毒 株的标志,sly为一种巯基活化类毒素,在菌体入侵和裂解细胞的过程发挥作用。其他独立 因子均与细菌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针对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筛选的方法主要是传统PCR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检测 效率低、敏感性不强、EB等核酸染色液存在污染等缺点,在筛选大量临床样本时工作量太 大。而且,目前使用的多重PCR筛选方法也只限于4种到5种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的筛选,已不 能满足对临床菌株毒力因子筛选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急需建立一种能 同时检测更多毒力因子的高通量检测方法。近期,美国有报道采用液相芯片试剂盒技术方 法,通过一个反应孔同时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22种病原体(细菌和病毒)进行筛选,特异性 超过了97%,满足了临床中对呼吸道混合感染诊断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猪链球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 液相芯片试剂盒,所述的这种猪链球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液相芯片试剂盒要解决现有技术 中检测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筛选方法工作量大、敏感性不强,而且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猪链球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液相芯片试剂盒,其含有:
1)特异性的上游引物探针,所述的特异性的上游引物探针的序列如SEQIDNO: 15-21所示;
2)特异性的下游引物探针,所述的特异性的下游引物探针的序列为SEQIDNO:2、 SEQIDNO:4、SEQIDNO:6、SEQIDNO:8、SEQIDNO:10、SEQIDNO:12、SEQIDNO:14所 示,在任意一个所述的特异性下游引物探针的5’端加上了一段生物素;
3)特异性微球,所述的特异性微球的序列如SEQIDNO:22-28所示。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特异性上游引物探针中含有一段与微球相互补的TAG标签并 以12C相间隔。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特异性微球的序列和对应的特异性上游引物探针中 TAG标签相互补。
进一步的,还含有1×Tm杂交夜、链霉亲和素。
进一步的,还含有多重PCRMix1、多重PCRMix2,链球菌7个毒力因子筛选液相 芯片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发明的用于猪链球菌7种主要毒力因子筛选液相芯片的试剂盒是一种高通量的 检测技术,集流式细胞仪技术、荧光编码微球、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的生化技术于一 体,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析平台。液相芯片技术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高,与普通PCR的符合率为 100%。与普通PCR检测相比,本试剂盒不仅具有高通量的优势,可在一个检测孔中同时对猪 链球菌7种毒力因子进行检测,且避免了EB对人的危害,灵敏度高,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 1pg/μL。
本试剂盒采用多重PCR产物作为探针与特异性微球结合,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通 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技术,最终给出一个MFI值,不仅能够定性还可以对样本进行相对 定量。采用该试剂盒对临床猪链球菌毒力因子进行筛选,对于猪链球菌毒力的检测、流行病 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技术进步是显著的。采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进行猪链球 菌7种毒力基因筛选的液相芯片时,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极大的 缩短了实验周期,开拓了该试剂盒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液相芯片仪读取数据的原理图。
图2是特异性探针与微球偶联的示意图及原理。
图3是当微球在流动鞘液的推动下通过流式细胞仪,通过两束光对微球表面携带 的信息进行扫面和读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2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