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的农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1907.1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沛东;李文荣;朱植银;魏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16 | 分类号: | A01N57/16;A01N43/56;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熊思智 |
地址: | 330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胺硫磷 唑虫酰胺 农药组合物 夜蛾 对鳞翅目害虫 稻纵卷叶螟 重量份数比 防虫效果 使用寿命 半翅目 二化螟 红蜘蛛 介壳虫 鞘翅目 杀虫谱 同翅目 缨翅目 抗性 复配 蓟马 跳甲 螨类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亚胺硫磷,唑虫酰胺和亚胺硫磷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10,其余为助剂。本发明优点在于唑虫酰胺、亚胺硫磷复配后对鳞翅目害虫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夜蛾类等,提高防虫效果,同时扩大了杀虫谱,对螨类(红蜘蛛)、同翅目、鞘翅目(介壳虫、跳甲)、半翅目、缨翅目(蓟马)有害生物具有较好的兼治作用。降低长期单一使用唑虫酰胺、亚胺硫磷的抗性风险,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农业杀虫剂,特别涉及一种以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为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安全食品的发展,高毒农药逐渐被淘汰,现今作物需要低毒、高效、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然而由于单一、长期地使用某一化学农药,会导致病虫草害的抗药性日益严重,许多农药在某些高抗地区因为药效差而停止使用,这就造成对防治药剂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表明,农药合理复配是克服害虫抗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杀虫机理或作用位点不同的化合物组配,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或减缓抗性产生,同时高价农药和低价农药混用,可以降低成本,这在开发新农药的难度越来越大,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我国农药创制刚刚起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还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因此开发新型的农药复配制剂,是当前农药发展的必经之路。
亚胺硫磷,化学名称:O,O-二甲基-S-(酞亚胺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分子式:C11H12NO4PS2;是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适用于防治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害虫。亚胺硫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农药,由于田间长期喷施,导致用药量和浓度不断提高,增加了防治成本。亚胺硫磷属中等毒杀虫剂,在环境中和试验动物体内能迅速降解。
唑虫酰胺是日本公司开发的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制是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还具有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它的杀虫谱很广,对各种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广泛用于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的害虫防治。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连续施用单一品种杀螨剂及不科学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日益严重;同时,由于过量的使用农药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的增加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药剂,不仅有助于延缓害虫的抗药性,而且还可以降低使用剂量,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人对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的复配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防治鳞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水稻上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蔬菜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蓟马、蚜虫等害虫均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长,在使用中可以降低用药量,降低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鳞翅目害虫综合治理的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实现目的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是唑虫酰胺和亚胺硫磷,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10,唑虫酰胺与亚胺硫磷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乳油等。
本发明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成分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崩解剂、稳定剂、分散剂、消泡剂、防冻剂、助溶剂、载体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