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温区移动仓库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1669.4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康辉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0P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温区 移动 仓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链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作为电商的分支之一的生鲜电商也呈现快速发展的 势头。仅中国生鲜电商每年就产生数千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并以每年两位数以 上的数字增长。但是,目前生鲜电商供应链配送设备落后,造成生鲜电商行业 整体亏损,每年达数百亿人民币。
现有的生鲜电商供应链配送设备主要采用冷藏集装厢、冷藏厢式货车、常 温集装箱、厢式货车、面包车等。对于生鲜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集装厢卡 车进入无法进入城市市内道路,因此只能采用冷藏厢式货车或小型运输车辆。
冷藏厢式货车的特点是:在其外部装有冷机,内部装有内机,厢体四周都 设有隔热层。其缺点是:1、装货过程中,冷冻货物在装卸之前需要预冷,环境 温度为35℃以上时将车厢预冷至0度左右,最少需要20分钟;2、无法在车上 进行货物分拣,必须卸货进行整理;3、车门打开后,取最低温区单一商品时, 同温区商品同时温度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它可以实现快速 整装整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多温区移动仓库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厢体框架,厢体框架至少由厢顶板1、厢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 所组成;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将厢体框架分 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每个温控区域分别设 置有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 从而控制各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多个所述纵隔板与底部纵隔板由上至下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组成厢体框架 的纵向分隔板,N个纵向分隔板将厢体空间沿前后方向分隔为N+1个纵向存储区 域;每个纵向存储区域内搭设有M个横隔板,M个横隔板将每个纵向存储区域沿 上下方向分隔为M+1个温控区域;从而将厢体框架分隔为(N+1)×(M+1)个 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
所述横隔板由水平设置的K+1个横向连接板7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 成;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竖向连接板8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 底部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底部连接板6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
所述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卡槽7-7内设置有内隔板,K个内隔板将每个温 控区域沿左右方向分隔为K+1个单元格。
所述前侧板3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位于前 侧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于前侧板3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上, 该横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 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所述后侧板4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位于后侧 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于后侧板4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该横 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连接 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位于中部温控区的所述横向连接板7的两侧边横向搭接于前后相邻的两个 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 滑动。
所述每个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温控区门板5。
所述厢顶板1的前部开设有通风口A;厢顶板1具有与通风口A连通的厢顶 通风道1-10,厢顶通风道1-10与厢顶板1下方的顶部温控区域连通;所述前侧 板3的上部开设有通风口B;前侧板3具有与通风口B连通的侧部通风道,侧部 通风道与前侧板3一侧的前侧温控区连通;当通风口A连接冷机时,冷空气先 进入厢顶板1的厢顶通风道1-10,然后进入顶部温控区域;之后经横向连接板 7的通风口由上至下最终到达底部温控区;后侧温控区的冷空气经竖向连接板8、 底部连接板6的通风口从后向前流动,进入前侧板3的侧部通风道,最终从通 风口B排出,实现冷空气的循环。
所述厢顶板1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位于纵向分隔板上端的竖向连接板8; 所述厢底板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底部连接板6的下端。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可通过叉车整体搬运至厢式货车的车厢或集装箱内,并通过厢式货 车实现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够大幅度缩短配送时间,从而降低产品 损耗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康辉,未经董康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6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