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槽形板桩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0740.7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0 | 分类号: | E02D5/10;E02D5/12;B28B23/04;B28B1/087;B28B11/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儒江东路78***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槽形板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槽形板桩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挡土、护坡建筑围护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较多,常用的永久性挡土支护构筑物有:现浇法地下连续墙、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墙、现浇钻孔灌注桩、预制波形板桩(U形板桩)、预制平板桩等,还有传统的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结构。传统的支护结构大多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施工工期长、工效低、工程造价高、施工工序复杂、结构质量不稳定。
近几年在国内外支护工程上出现了一种预制波形板桩(或称U形板桩),因为具有挡土面积大、桩身抗弯性好、施工组织简易等优点,在中小河流整治、航道治理、海塗围垦、市政排水、道路路基支护等工程中得到了一些成功的应用。但由于预制波形板桩(U形板桩)的桩身截面呈“U”形,在应用于水利防洪工程时,施工后形成的板桩墙外立面呈“波浪形状”,过洪能力差,具有很大的阻流负效应,严重影响了泄洪速度,在排洪工程上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而预制混凝土平板桩由于其高昂的成本,在工程造价预算较低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用上也受到限制。另外,无论是预制波形板桩(U形板桩)或是预制平板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止水防渗问题无法真正解决。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波形板桩(U形板桩)或预制平板桩均是在桩身企口接合处采用了预埋橡胶止水条,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挤压摩擦,会导致橡胶止水条的扭曲变形、搓断、挤裂、脱槽等问题,因此施工完成后,两桩接合处渗水现象普遍存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槽形板桩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槽形板桩,包括底部两侧均设有支腿的桩体,所述桩体在两支腿之间形成通槽,所述桩体在支腿侧的外表面上均设有拼接面,其中一所述拼接面上设有榫头,其中另一所述拼接面上设有用于与相邻桩体的榫头相嵌合的卯槽,所述桩体在拼接面上还对称设有缺口状的注浆预留孔槽,所述注浆预留孔槽在相邻桩体拼接时互相组合成封闭状的注浆通道,所述桩体内设有沿桩体轮廓分布的钢筋骨架。
优选的,所述桩体为板状,其通槽的截面为弧形,所述支腿由左侧支腿与右侧支腿组成,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根纵向主筋,所述纵向主筋上绑扎有若干根横向箍筋。
优选的,所述桩体为板状,其通槽的截面为具有内倒角的矩形,所述支腿由左侧支腿与右侧支腿组成,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根纵向主筋,所述纵向主筋上绑扎有若干根横向箍筋。
优选的,所述桩体为板状,其通槽的截面为具有内倒角的等腰梯形,所述支腿由左侧支腿与右侧支腿组成,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根纵向主筋,所述纵向主筋上绑扎有若干根横向箍筋。
优选的,所述榫头与卯槽的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榫头与卯槽的形状为梯形。
优选的,所述榫头与卯槽的形状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注浆预留孔槽的形状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注浆预留孔槽的形状为梯形。
优选的,所述注浆预留孔槽的形状为三角形。
一种混凝土槽形板桩的制造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制作钢筋骨架,将纵向主筋进行预张拉,先施加张拉预定值的30%-50%,在预张拉完成后,将横向箍筋与纵向主筋进行绑扎固定,形成钢筋骨架;
(2)在横向箍筋绑扎完成后,纵向主筋再进行二次张拉至张拉预定值;
(3)混凝土按照C60的强度等级进行配置,将钢筋骨架置于钢模内,搅拌好的混凝土料浇注于钢模内,浇注时采用边振动边浇注的方式;
(4)采用振捣法成型,选用附着式振动器或插入式振动棒或振动平台作为振动工具,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动频率进行振捣;
(5)振捣完成后,将混凝土面搓平、压光,采用干、湿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蒸汽养护,通过输送饱和水蒸汽至底模腔内,水蒸汽的热量通过底模钢板传递给桩身混凝土,并采用蒸养罩将钢模整体罩住,使蒸养罩内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蒸汽注入后在蒸养罩内定向循环,加快养护速度,经六小时养护后达到脱模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角方形钻搅机
- 下一篇:一种地基抗压试验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