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实时网络性能的动态切换控制的方法、设备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0172.0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1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格布鲁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851 | 分类号: | H04L45/8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酆迅 |
地址: | 开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实时 网络 性能 动态 切换 控制 方法 设备 装置 | ||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对提供用于家庭网络的多个互联网服务的动态切换控制。具体地,涉及基于实时网络性能在用于到LAN的数据传输和来自LAN的数据传输的多个WAN之间动态切换的系统和方法。可以由LAN的各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拥有每个WAN。在WAN和LAN之间耦接的切换设备评估用于在LAN用户设备和目标IP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当前WAN的实时网络性能。如果网络性能恶化,则切换设备可以根据一组服务质量策略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不同的WAN。切换设备可以维护流程表以遵照OpenFlow协议控制数据路由并且与LAN中的其他部件通信。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网络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网络中网络路由的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访问互联网,一些局域网(LAN)使用来自不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一个以上广域网(WAN)。通常,在LAN内的每个终端设备被分配有对应于多个ISP的多个IP地址,所述多个IP地址可以是静态IP地址或动态IP地址。为了平衡流量,多个WAN可以被分配给LAN的不同的用户群。可选地,可以基于目标IP地址分配WAN。相对于WAN的使用的任一类型的分配通常通过LAN用户定义并且保持固定直到被手动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某个目标IP地址,耦接到LAN的不同的WAN有时可以提供比所分配的WAN更好的服务质量。然而,通过固定的WAN分配的限制,LAN不能有效地使用由多个ISP提供的服务。
发明内容
因此,为LAN提供增强耦接到LAN的多个广域网(WAN)的使用效率且从而提高LAN的服务质量的路由机制将是有利的。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能够基于在LAN处评估的实时网络性能在用于到LAN的数据传输和来自LAN的数据传输的多个WAN之间动态切换的切换设备。可以由各自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每个WAN。切换设备可通信地耦接到WAN的调制解调器和LAN中的网关。切换设备维护流程表以遵照OpenFlow协议控制数据路由并且与调制解调器和网关通信。
根据为了负载平衡基于目标IP地址显示地或隐式地预分配WAN的默认设置,基于请求的目标IP地址,可以初始地选择第一WAN。切换设备实时监视第一WAN相对于目标IP的网络性能。如果切换设备检测到网络性能已经下降到低于预定标准,则它自动选择用于在目标IP地址和用户设备之间路由数据的另一个WAN。可以由往返时间(RTT)、数据包丢失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度量测量网络性能。切换时间限制可以应用以防止切换振荡。从一个WAN切换到另一个WAN可以被限制为到目标IP的新的访问连接,以避免已被传输的数据的丢失。
由于切换设备基于相对于目标IP地址的当前网络性能从用于数据路由的多个WAN进行动态选择,所以可以以一致的方式有利地和有效地使用多个WAN的带宽。凭借动态切换,为了数据传输,可以迅速和自动地替换为目标IP地址提供差的服务质量的WAN。其结果,有效地增强对LAN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管理耦接到多个WAN的LAN处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由第一ISP控制的第一通信网络在LAN终端设备和目标互联网协议(IP)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传输。动态评估在终端设备和目标IP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网络性能。基于评估,可以选择由第二ISP控制的第二通信网络,并且由第二ISP控制的第二通信网络替换用于在LAN和目标IP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传输的第一通信网络。
上述是概要,并且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细节的简化、概括和省略;因此,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该概要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无意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如仅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发明特征和优势,将在下面阐述的非限制性详细描述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阅读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指定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格布鲁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尔格布鲁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