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700.0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2G7/00;F23C5/32;F23C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高效 节能 环保 co 焚烧 模块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在国内化工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剂不完全再生形式中烟气中通常含有3%~12%的CO气体,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危害,用户通常选择裸烧,燃烧不完全仍然影响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余热。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当今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锅炉行业快速发展,化工废气余热锅炉技术及系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产生了一些催化装置余热锅炉,燃烧温度在1000℃以下,但仍存在着CO不能燃烬、余热回收效率低、排烟温度高、受热面积灰等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锅炉对CO无法实现有效燃烬、余热回收效率低、锅炉运行时稳定性差、锅炉安装周期长且成本高,进而提出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高效节能环保CO焚烧模块式余热锅炉,它包括焚烧处理腔、中心处理腔、尾部处理腔、燃烧器、前置蒸发器、二级蒸汽过热器、一级蒸汽过热器、后置蒸发器、二级省煤器、一级省煤器和汽包,所述焚烧处理腔、中心处理腔和尾部处理腔在水平方向上依次连通,所述焚烧处理腔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焚烧处理腔内由靠近燃烧器的一端至远离燃烧器的另一端依次划分为燃烧室、燃烬室和直流花墙室,所述中心处理腔外设置有汽包,所述中心处理腔内依次划分为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直流花墙室相连通,第三处理室与尾部处理腔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一处理室内,所述二级蒸汽过热器和一级蒸汽过热器并列设置在第二处理室内,所述后置蒸发器设置在第三处理室内,所述二级省煤器和一级省煤器并列设置在尾部处理腔内,所述一级省煤器与二级省煤器相连通,所述二级省煤器与汽包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前置蒸发器和后置蒸发器分别与汽包相连通,所述汽包的出水端与一级蒸汽过热器的进汽端相连通,所述一级蒸汽过热器的出汽端通过喷水减温器与二级蒸汽过热器的进汽端相连通,二级蒸汽过热器的出汽端为过热蒸汽排出端。
所述后置蒸发器包括上集箱、下集箱、中间支撑架、外部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所述上集箱、下集箱、中间支撑架和多根钉头管均设置在外部支撑架内,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水平并列设置,所述上集箱位于下集箱的正上方,所述多根钉头管均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中间支撑架设置在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每根钉头管包括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所述上弯管段、直管段和下弯管段从上至下顺次固定连通制为一体,所述上弯管段的上端与上集箱相连通,所述下弯管段的下端与下集箱相连通。
所述后置蒸发器还包括集箱支座、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和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所述集箱支座设置在中间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上集箱设置在集箱支座上;至少一组上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顶部,上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外套、第一内管和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内管套装在第一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下端与上集箱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套装在第一内管的上端且其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一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至少一组下辅助组件设置在外部支撑架的底部,下辅助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外套管、第二内管和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外套管穿设在外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内管套装在第二密封外套管内且其上端与下集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板套装在第二内管的下端且其上端面与第二密封外套管相贴紧,所述第二密封外套管的管壁为曲面形管壁。
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预混腔、火焰观测管、燃料气管、三岔型支管和多个旋流叶片,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预混腔与焚烧处理腔相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顶部加工有空气入口,所述预混腔的顶部加工有主燃料气入口,所述火焰观测管的一端沿燃烧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和预混腔,所述火焰观测管的另一端处于燃烧器本体外且该端为第一观测火焰端,所述燃料气管的一端连通有三岔型支管,三岔型支管中的三个支管口分别为点火燃料气入口、电点火器接口和点火空气入口,所述燃料气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和预混腔且靠近火焰观测管设置,多个旋流叶片以火焰观测管为中心均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长明灯空气进管和长明灯燃料进管,所述长明灯空气进管穿设在燃烧器本体上,所述长明灯燃料进管位于燃烧器本体外且与长明灯空气进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