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复合污染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593.1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金若菲;王蓓蓓;周集体;柳广飞;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污染 废水处理 方法 装置 | ||
一种铬复合污染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将污泥通过筛网去除大颗粒物质,向污泥中添加铬复合污染废水,同时加入可生物降解合物作为固体碳源,污泥后同时对生物载体进行有效的挂膜,将驯化后的混合物投入到上流式填料床装置中;六价铬复合污染废水投加适量固体碳源,连续模式下运行,完成废水处理过程。所述的上流式填料床装置,由水质监测口、固体取样口、箱体、塑料网盘、泵构成;箱体下端设有进水口,箱体设有水质监测口、固体取样口和塑料网盘。本发明实现了六价铬和氧化态污染物的共去除及络合态三价铬的有效固定,可连续运行,处理废水的构成中可作为处理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的厌氧反应器单独使用或作为氨氮处理过程中的反硝化过程的一个单元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铬复合污染废水处理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处理水体中重金属和无机化合物污染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铬工业的快速发展,含铬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大量的铬、尤其是六价铬进入水环境中。我国部分地表水体已受到铬的严重污染,地下水铬污染也十分普遍,铬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含六价铬废水的生物处理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废水污染治理方法之一,具有反应温和、能耗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尤其是在处理中低浓度范围内(10-200mg/L)的废水。但含六价铬废水通常还共存许多无机物质,如硝酸盐、亚硝酸、氨氮、硫酸盐、和溴酸盐等。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实现共存污染物的共去除,但无论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还是六价铬的生物还原都需要有机碳充当电子供体。传统的方法是添加溶解性碳源,但由于进水负荷的波动性使得碳源的投加量难以控制,从而造成污染物降解不彻底或出水CODCr过高。
另外,许多研究表明,在细胞代谢物和小分子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六价铬还原产物并不全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从水中去除,而是大部分以有机络合铬的形式残留在水中。由于有机络合铬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当它在环境中迁移的时候,又会在二氧化锰等氧化态物质的作用下被细菌氧化成六价铬,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铬复合污染废水,且避免络合态三价铬的积累,成为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必首先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铬复合污染废水处理的方法,实现六价铬复合污染废水的共去除及三价铬的有效固定。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方法,原材料便宜,装置简单,六价铬复合废水去除效果好。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铬复合污染废水处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污水处理站的二沉池污泥过筛网去除大颗粒物,然后向浓度为4~10g/L的污泥中加入含铬复合废水,并加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间歇运行连续驯化,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上形成生物膜。将驯化后的混合物投入到上流式填料床装置中,接种量为装置有效容积的1/3~1/2;
(2)将含铬复合污染废水由泵调控由进入到上流式填料床装置内,在连续模式下运行,反应温度为25~35℃,反应pH值为6.5~10.0,水力停留时间为6~24h。废水在混合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将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并进一步固定在生物膜上,氧化物转化为相应的单质,有机物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出水口出水,即完成水处理过程。
当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消耗到原体积的50%左右,需要重新投入。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富含纤维素类物质、合成类聚合物,作为电子供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主要包括麦秆、稻壳、棉花、报纸、芦苇、树叶,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丁酸、聚羟基脂肪酸等。
所述的复合污染物是硝酸盐、亚硝酸、氨氮、硫酸盐、和溴酸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