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渣水泥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547.1 | 申请日: | 2016-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7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雷孝保;陈本法;何宗权;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渣 水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渣水泥,属于环保型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廉价建筑材料,其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占据重要地位。混凝土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资源过度开发、废弃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每生产1t 硅酸盐水泥约消耗1.5t石灰石和大量的煤、石油等燃料或电能;每生产1t水泥熟料要向大气排放约1t二氧化碳,该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并使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约有7%来自水泥工业;此外,水泥工业还向大气排放不同数量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因此,节约利用混凝土原材料是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各种具有潜在活性和火山灰活性的工业废渣和天然矿物替代水泥制造混凝土(包括用于水泥的混合材),从而减少水泥熟料的用量。
全国各地遍布这类工厂,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环境污染,各厂都采用了收尘设备,但收集的粉尘都弃之无用,只能作填埋处理。若处理不当,将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废渣水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渣水泥,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质量分数为5~30%的废渣。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料包括质量分数为5~30%的废渣,还包括5%的石膏, 65~90%的硅酸盐水泥熟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料包括质量分数为5~15%的废渣,余量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料包括质量分数为5~10%的废渣,0~10%的矿粉, 0~10%的粉煤灰,0~10%的偏高岭土,余量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料包括质量分数为5~20%的废渣,0.8~0.9%的外加剂,余量为硅酸盐水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加剂为萘系减水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渣为活性火山灰质材料。该废渣来自热拌沥青工厂生产沥青混凝土收集的粉尘。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渣为活性火山灰质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渣主要成分及含量范围为SiO2:40~50%、CaO: 4~8%、CaCO3:5~10%、Al2O3:3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工业废渣以适当比例掺入其他组分可替代水泥,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降低混凝土成本;将其用作混凝土的矿物掺和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该工业废渣等量取代水泥后,其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有所改善,其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差无几,抗冻及抗硫酸盐腐蚀等耐久性能优良,与水泥、其他矿物掺和料及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容性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废渣来自热拌沥青工厂生产沥青混凝土收集的粉尘。废渣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范围为 SiO2:40~50%、CaO:4~8%、CaCO3:5~10%、Al2O3:30~40%。
实施例1:
1.1本实例的废渣水泥,采用如表1配比。
表1 废渣与熟料、石膏复合
1.2废渣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表2。
表2 废渣配制的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根据表2可知,废渣在掺量5%~20%范围内,可符合P.O42.5水泥力学强度要求;掺量达30%时,可符合P.P32.5水泥力学强度要求。废渣可在水泥磨磨尾加入,不经水泥磨,可降低粉磨电耗,从而可降低制备成本。
实施例2:
2.1本实例的废渣水泥,采用如表3配比。
表3 废渣与水泥复合
2.2废渣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表4。
表4 废渣配制的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