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8706.6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凯;王洪臣;刘小玮;查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8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脱氮 生活污水 除磷 出水 沉淀池 厌氧池 滤池 泥水分离 好氧池 反硝化聚磷菌 厌氧氨氧化菌 氨氧化古菌 能源利用率 氨氧化菌 聚磷菌 格栅 饮用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生活污水通过格栅后依次进入厌氧池1、好氧池和沉淀池1中;所述厌氧池1和所述好氧池中含有聚磷菌;(2)经所述沉淀池1泥水分离后的出水经过正渗透进入Anammox滤池中;所述Anammox滤池中含有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3)所述Anammox滤池的出水进入厌氧池2和沉淀池2中,经所述沉淀池2进行泥水分离得到出水,即实现对生活污水的超深度脱氮除磷;所述厌氧池2中含有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聚磷菌。本发明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可以同时获得可饮用的出水和超深度脱氮除磷的出水;本发明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污水中能源利用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正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处理技术,与超滤、微滤和反渗透等常用膜分离技术相比,其不需要外加压力作为分离驱动力,而是靠溶液自身的渗透压差推动正渗透分离过程。然而,由于污水当中污染物质较多,对正渗透膜的污染较严重,一直都无法稳定应用到污水处理之中。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近30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特点是低能耗高效率,但由于生存条件苛刻,一直无法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上。另外,厌氧氨氧化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瓶颈是脱氮不彻底,会在高效脱氮的过程中产生硝酸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同时获得可饮用的出水和超深度脱氮除磷的出水,另外不仅实现厌氧氨氧化在污水主流处理工艺上稳定运行的目的,也实现了反硝化聚磷菌和氨氧化古菌稳定的超深度脱氮除磷系统,使出水中TN(总氮)低于11mg/L,TP(总磷)低于0.3mg/L。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活污水超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生活污水通过格栅后依次进入厌氧池1、好氧池和沉淀池1中;
所述厌氧池1和所述好氧池中含有优势菌种聚磷菌;
(2)经所述沉淀池1泥水分离后的出水经过正渗透系统进入Anammox滤池中;
所述Anammox滤池中含有优势菌种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3)所述Anammox滤池的出水进入厌氧池2和沉淀池2中,经所述沉淀池2进行泥水分离得到出水,即实现对生活污水的超深度脱氮除磷;
所述厌氧池2中含有优势菌种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聚磷菌。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沉淀池1和所述沉淀池2均为高密度沉淀池。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格栅的间隙为16~25mm;
所述厌氧池1中活性污泥的污泥龄可为1~5d,具体可为1d或5d,
所述生活污水在所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12h,具体可为3h或12h;
所述好氧池中的溶解氧可为1.5~2mg/L,具体可为1.5mg/L或2mg/L;
所述沉淀池1的污泥回流比可为30%~100%,具体可为30%或100%。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1)中,经所述沉淀池1泥水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水解酸化池中。
经过步骤(1),所述格栅将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去除,之后污水进入所述厌氧池1中,优势菌种聚磷菌利用有机物合成PHA并释放磷,在所述好氧池中,优势菌种聚磷菌再利用合成的PHA过量吸磷,污水中碳、磷得到高效的去除,只剩下高浓度的氨氮,再经过高密度沉淀池1对污水进行高效的泥水分离,出水中SS较低,对正渗透膜的污染程度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大学,未经中国人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8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