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8566.2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牛利;孙中辉;韩冬雪;焦连升;高玉舟;吴同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4/139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李外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镍系全 浓度梯度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正极 材料的结构式为LiNixCoyMnzO2LiNiaCobMncO2,其中0.7≤x≤1.0,0.1≤y≤0.3, 0.05≤z≤0.1,0.4≤a≤0.5,0.1≤b≤0.3,0.25≤c≤0.3,x+y+z=1,a+b+c=1;
该正极材料形状为球形,结构为核壳型,从内核核心到外壳表面过程中, 镍钴锰含量呈线性浓度梯度分布,镍含量逐渐降低,钴含量不变或呈逐渐增加 趋势,锰含量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配制总浓度均为1~4mol/L含有镍盐、钴盐和锰盐的溶液A 和溶液B;
步骤二: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并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后的溶液再加 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将碱溶液和络合剂溶液也加入到反应釜中,且在反应过程 中调节反应的pH值为8.0~12.0、反应温度为40~60℃、搅拌速度为300~1200 r/min、惰性气体流速为10~200L/h,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滴加速度,保证 二者能够同时滴加结束,同时停止碱溶液及络合剂溶液的滴加,得到反应溶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反应溶液恒温陈化10~24h后进行固液分离,经 洗涤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和锂源置于气氛炉 中进行分段通气烧结,首先从室温升温至300~550℃,保温3~6h,随后升温至 600~750℃,保温10~20h,最后升温至800~1000℃,保温10~20h,整个烧结 过程通气,烧结结束后随气氛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具有高镍系全浓度 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中镍、钴和锰三种元素的比例为:0.7~ 1.0:0~0.5:0~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B中镍、钴和锰三种元素的比例为:0.1~ 0.5:0~0.5:0.25~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盐为硫酸镍盐、盐酸镍盐、硝酸镍盐和醋酸 镍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钴盐为硫酸钴盐、盐酸钴盐、硝酸钴盐和醋酸钴盐 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锰盐为硫酸锰盐、盐酸锰盐、硝酸锰盐和醋酸锰盐中的 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溶液浓度为2~8mol/L;络合剂溶液的浓 度为1~12mol/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 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溶液为氨水、草酸、柠檬酸和乙二胺四 乙酸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醋酸锂和草酸锂中 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镍系全浓度梯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烧结过程的升温速率为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85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