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接插件装置、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8044.2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插件 装置 电动 车辆 动力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高压接插件装置、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该高压接插件装置包括公头部和母头部,其中,公头部设有第一接触组件;母头部设有第二接触组件、触发组件和控制芯片,第二接触组件与第一接触组件相匹配,触发组件与控制芯片相连,其中,在公头部与母头部连接的过程中,第一接触组件与第二接触组件配合到位时触发组件被触发以生成触发信号,控制芯片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向电动车辆的控制装置发送正确连接信号,以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公头部与母头部之间处于正确连接状态。该高压接插件装置,实现了高压接插件装置连接状态的实时监测,并使装配过程简单化、高效化,且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和状态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高压接插件装置、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和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一般情况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是由多只电芯串并联组成,成组后的电压一般在100V以上,属于非安全电压。在电池系统箱体外侧,需要设计安装高压接插件,便于电源的输出和产线的装配。相关技术中的高压接插件为了保证安全,一般设计有两级安全机械锁,防止由于振动或者不可预计因素造成高压接插件的松脱,但同时也为装配和检查带来了很多困难。此种高压接插件中设计有两种端子,一种是高压端子,用于高压对接输出,配有铜柱头和铜刷,为了保证大电流输出,铜柱头和铜刷尺寸设计较大,另一种端子是低压信号端子,用于监测高压接插件是否正确安装,尺寸设计较小。这两种端子一般集成在一起,在高压接插件插拔时同时两种端子同时装配到位。这种高压接插件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铜柱头和铜刷尺寸较大,而低压端子尺寸较小,大误差和小误差同时存在时就引起了矛盾,经常会发生高压端子正确装入的同时,低压端子还处在松动或者不能正确插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发生时,监测信号将报出错误信号,车辆则不能正确启动,需要检查高压接插件的高压互锁问题,此问题已经成为新能源车辆故障率较高的一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高压接插件装置,该高压接插件装置,实现了高压接插件装置连接状态的实时监测,并使装配过程简单化、高效化,且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和状态误报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高压接插件装置,包括公头部和母头部,其中,所述公头部设有第一接触组件;所述母头部设有第二接触组件、触发组件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接触组件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相匹配,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其中,在所述公头部与所述母头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组件与所述第二接触组件配合到位时所述触发组件被触发以生成触发信号,所述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向电动车辆的控制装置发送正确连接信号,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公头部与所述母头部之间处于正确连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高压接插件装置,包括公头部和母头部,并在母头部中设置触发组件和控制芯片,在公头部与母头部连接的过程中,公头部中的第一接触组件与母头部中的第二接触组件配合到位时触发组件被触发以生成触发信号,控制芯片则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向电动车辆的控制装置发送正确连接信号,以通过控制装置判断公头部和母头部之间处于正确连接状态,实现了高压接插件装置连接状态的实时监测,并使装配过程简单化、高效化,且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和状态误报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确连接信号为PWM波形信号,所述PWM波形信号中包括高压接插件装置的编号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高压接插件装置的编号信息判断出未处于正确连接状态的高压接插件装置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为电池管理系统或整车管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8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