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件熔敷工装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6526.4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山;常占东;王媛媛;周永兴;赵文宝;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姚玲 |
地址: | 751100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工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熔敷工装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零件熔敷工艺方法有两种:氧乙炔火焰喷焊和真空炉的重熔。两者的效果相同,最终的目的都是使零件表面硬化,达到耐冲刷、耐腐蚀、耐磨损以及耐氧化的目的。前者主要针对DN100以下单件、小批量球芯或阀座的熔敷;后者是针对大批量、大口径零件的熔敷。两者共同点是都需要进行喷涂,而现阶段的喷涂方法都是利用人工喷涂粉末的方式进行,其缺点是:粉末的浪费大、喷涂成本高、大型零件喷涂厚度难控制、人工劳动强度大、对人体伤害大。
现有的喷涂装置主要有手持喷枪、粉末送粉装置、氧气乙炔气瓶及一台零件夹持车床。在我们目前的熔敷工艺中,喷涂工序都是将零件夹持于车床上,人工手持喷枪进行喷涂。喷涂过程中要先预喷粉0.1~0.3mm,然后逐步提高工件温度(500℃左右),再喷洒工作层粉也就是喷粉,在喷粉的过程中要均匀喷洒,且总厚度一般不超过1.2mm,如需更厚的喷涂层,可重熔后再进行喷粉至所需的厚度。喷粉时应采用中性焰喷涂,且工件喷涂温度不应低于350℃。所以整个喷涂工艺过程对工人的要求比较苛刻,需要高水平焊工进行喷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且粉末喷洒浪费严重,工人喷涂劳动强度大,难度高,氧气乙炔的安全性管理上也存在隐患。专利号93100861.1的熔敷装置专利也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现有技术中粉末的浪费大、喷涂成本高、大型零件喷涂厚度难控制、人工劳动强度大以及对人体伤害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件熔敷工装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件熔敷工装,用于熔敷球芯的外表面,球芯包括球体和位于球体两侧的左流道孔和右流道孔,左流道孔和右流道孔关于球体的中心对称,过左流道孔中心、右流道孔中心以及球体中心的线为直线L,过直线L的任意一个平面将球芯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零件熔敷工装包括上下配合的工装上盖和工装下盖,工装上盖内具有上型腔,所述上型腔的形状与球芯的上半部分外部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容纳球芯的上半部分,工装上盖上还设有上排料槽,上排料槽的一端与上型腔连通,上排料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工装上盖的外侧面,工装下盖内具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的形状与球芯的下半部分外部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容纳球芯的下半部分,工装下盖上还设有下排料槽,下排料槽的一端与下型腔连通,下排料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工装下盖的外侧面,上型腔和下型腔相互对称,工装上盖和工装下盖拼合后,上排料槽和下排料槽能够拼合成排料孔。本发明零件熔敷工装可以使粉末的利用率达到100%,降低工人的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喷涂时间,加快熔敷的效率,使整个生产周期缩短。进而全面节约熔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上型腔的容积大于球芯的上半部分的体积,下型腔的容积大于球芯的下半部分的体积。这样可以使得球芯与熔敷工装的型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用于控制涂层厚度。
为了提高耐热性,所述工装上盖和工装下盖均采用石墨。
一种零件熔敷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零件熔敷工装,具有如下步骤:
1)将喷涂粉末做成膏状的焊膏,涂抹在经过预处理的球芯的外表面,涂抹厚度为3mm以下(根据零件尺寸制定);
2)将步骤1)中的球芯放入所述的零件熔敷工装内,通过上下外力挤压工装上盖和工装下盖相互靠紧,使得零件熔敷工装内的焊膏厚薄均匀地分布于球芯外表面,多余的焊膏被挤压后从排料孔排出;
3)再进行重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零件熔敷工装和方法,通过改变喷涂方法,可以降低粉末的浪费,全面提高粉末的利用率,降低工人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免去氧气、乙炔气体的使用,全面节约熔敷工艺中喷涂的成本,而且涂层厚度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待熔敷球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零件熔敷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零件熔敷工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零件熔敷工装的工装上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零件熔敷工装的工装下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球芯,11、球体,12、左流道孔,13、右流道孔,2、工装上盖,21、上型腔,22、上排料槽,3、工装下盖,31、下型腔,32、下排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6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