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治疗痛风的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75263.5 | 申请日: | 2016-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未境;秦立新;沈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未境;秦立新;沈国珍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K9/08;A61P19/06;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 地址: | 5466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治疗 痛风 外用 药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酒,具体是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药酒。
背景技术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了障碍,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 排除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 织、软骨和肾脏、血管中,引起组织的炎性反应,常见骨关节剧烈疼痛。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实 能够根治痛风的方法和药物。现在痛风的病因治疗主要还是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 两方面。但是缓解疼痛,控制发作,仍是目前痛风治疗的必要手段,控制症状发作缓解后,进 行排尿酸及改善肾与血管功能,有了充分时间。常用止疼西药或激素或秋水仙碱副作用大, 中草药内服见效慢或不适应。市场上尚未见到专治痛风的外用药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痛风发作剧痛的外用中草药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这种药酒费用少、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很少。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治疗痛风的外用药酒,其用料及用料重量份配比为:
大钻20-30、小钻20-30、铜钻25-35、铁钻25-35,麻骨风20-30、豨签草20-30、伸筋藤20- 30、黑风藤20-30、生川乌20-30、生草乌20-30、两面针20-30、秦艽20-30、黄枝子8-12、三七 8-12、红花13-18、泽泻20-30、萆薢20-30、土茯苓25-35、威灵仙25-35、55度白酒3500-4500。
所述:
大钻、小钻,铁钻,铜钻四钻配合行气止痛,利湿化滞,缓减风湿痹痛;
伸筋藤、黑风藤、麻骨风强筋通络、清热解毒:
豨莶草、黄枝子、秦艽主抗炎、消肿、利尿;
川乌、草乌加两面针合攻关节炎及肌肤肿痛:
三七、红花活血化瘀、促进各个功能发挥作用。
泽泻、萆薢、土茯苓、威灵仙,促进尿酸的排出。
本发明高效治疗痛风的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原料药投入到深色密封 瓶中,加入55度白酒,密封20天,去杂,过滤,分装即成。
本药酒的使用方法:将病疼处用温热水清洗干净,并在太溪穴、复溜穴、足三里穴 稍加按摩后用,外用药酒涂抹于患处与穴位,用手背轻拍或用电吹风吹抹药酒处,药酒干后 再涂,直至手有些粘为止,一天三次。一般施药1—2次后痛减,随涂擦次数增加,逐步缓解, 连续1---2个月巩固疗效。
本发明的优点是:费用少、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很少,经治疗一百余名痛风 患者,治愈率达8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高效治疗痛风的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是按大钻25g、小钻25g、铜钻30g、铁钻30g, 麻骨风25g、豨签草25g、伸筋藤25g、黑风藤25g、生川乌25g、生草乌25g、两面针25g、秦艽 25g、、黄枝子10g、三七10g、红花15g、泽泻25g、萆薢25g、土茯苓30g、威灵仙30g投入到深色 密封瓶中,加入55度白酒4000g,密封浸泡20天,去杂,过滤,分装即成。
本药酒的使用方法:将病疼处用温热水清洗干净,并在太溪穴、复溜穴、足三里穴 稍加按摩后用,外用药酒涂抹于患处与穴位,用手背轻拍或用电吹风吹抹药酒处,药酒干后 再涂,直至手有些粘为止,一天三次。一般施药1—2次后痛减,随涂擦次数增加,逐步缓解, 连续1---2个月巩固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
①只能外用,绝不能内服;
②用药期间不能食用嘌呤高的食物,不饮酒,少吃甜食和高脂肪食品;
③使用后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将手洗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未境;秦立新;沈国珍,未经王未境;秦立新;沈国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5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尿频的中药
- 下一篇:复合牡丹籽油自乳化体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