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鱿鱼骨海鲜酱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4792.3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尚贵;霍健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A23L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鱿鱼 海鲜 酱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鱿鱼骨海鲜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酱油是用粉碎、酶解、喷雾干燥处理的鱿鱼骨作为主要辅料加入到酱油酿造的制曲原料中,再按照酱油发酵步骤制备。
2.一种鱿鱼骨海鲜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鱿鱼骨粉酶解物的制备:鱿鱼骨经洗净、冷冻干燥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粒度要求<80目,将粉碎后的鱿鱼骨粉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得到的酶解产物经过滤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从而得到鱿鱼骨粉酶解物,再将所述鱿鱼骨粉酶解物配置成浓度为8~10%的溶液,而后置于发酵罐中;
2)发酵液制备:酱油发酵采用浓度为108~109cfu/mL的混合菌种,所述混合菌种由体积份数为60~78%的米曲霉和23~50%的黑曲霉混合构成,再将混合菌种按体积百分比0.5~0.8%接种到发酵罐中,接种后发酵罐温度保持在36℃,时间维持36~48h,而后加热灭菌,经过滤后得到鱿鱼骨发酵液,发酵液中干物质含量要求≥10%;
3)发酵曲制备:发酵曲原料为麸皮、面粉、豆粉、高粱粉、葡萄糖,各原料比例分别为30~45%、20~30%、10~20%、10~20%、5~10%,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上锅蒸煮10~20min后摊凉冷凉至32℃,摊凉期间不时搅拌;而后接入另一种浓度为107cfu/mL的混合菌种,所述混合菌种由米曲霉、酱油曲霉、异变球拟酵母和乳酸菌构成,各菌种比例分别为35~45%、15~25%、15~25%、5~10%,接种量为制曲原料质量的0.5~1%,搅拌均匀后放置于28~30℃室温条件下保持24~36h,后翻曲,并喷洒适量温水,重新在28~30℃室温条件下保持6~12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将室温提高到30~34℃后,保持12-60h,后得到发酵曲;
4)发酵:将发酵曲打碎后与发酵液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成酱醅,同时加入葡萄糖水,发酵液和葡萄糖水比例为1∶1~1.5,接种后的酱醅于发酵罐内自然发酵3~5d,而后加入酱醅质量份数18~20%的食盐,10~50℃条件下发酵20~200d,发酵期间每周翻到酱醅1次;
5)后处理:酱醅发酵结束后按照普通酱油生产工艺处理,采用套头淋油法进行淋油,获得不同等级酱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鱿鱼骨海鲜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中性蛋白酶酶活力50000IU/g,酶解时每100毫升水中加入10g鱿鱼骨粉和0.005~0.01g中性蛋白酶,即单位质量鱿鱼骨对应的酶活力为250~500IU/g(以100mL水为准),酶解时间2~3h,酶解温度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鱿鱼骨海鲜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进液量控制在3~5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47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韭菜黄豆酱饼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低钠咸味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