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新型产气化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73882.0 申请日: 2016-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5753798A 公开(公告)日: 2016-07-13
发明(设计)人: 李加荣;张凯;史大昕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49/14 分类号: C07D249/14;C07C281/16;C06B25/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1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类 新型 化合物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新型产气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该产气化合物可用于气体发生剂,尤其适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二)背景技术

气体发生剂又称产气剂,是指燃烧后能够产生大量冷气体的各种物质。气体发生剂一般由产气化合物(产气燃料)、氧化剂、燃烧调节剂、抗爆剂等组成。其主要成分是产气化合物和氧化剂,前者确保燃爆时能够提供所需的最大供气量,后者确保燃爆时燃烧充分,因此它们是气体发生剂的主要成分(ChineseJournalofExplosive.1980,5(7):43-46)。气体发生剂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ChineseJournalofEnergeticMaterials.2004,12(6):376-380),如在航空领域气体发生剂常用于发动机的起动器、各种涡喷发动机,特别是各种军用作战飞机(如B-52轰炸机)的紧急脱险滑门、紧急充气滑梯等应急系统。在导弹上,气体发生剂可用作起动器、增压器、陀螺、舵机、燃气涡轮、作动筒,伺服装置等部件的动力源。弹体滚控用的燃气活门、发射车的竖立装置、MK50鱼雷的点火器等也都采用气体发生剂作为动力源。在民用上,气体发生剂主要用于汽艇、救生船、救生衣和消防系统,特别是汽车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体发生剂又是安全气囊的核心组成。传统的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剂主要以NaN3为产气化合物。NaN3具有诸多优点:如稳定性好,且感度比其他碱金属叠氮化物都低;点火容易、燃温低、燃速高、成本低;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几乎所有叠氮类气体发生剂均选择NaN3作为产气化合物。不过NaN3也有足之处(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6,4(6):20-24),表现在:1)NaN3是一种剧毒物质,0.05g进入人的肠胃即能引起剧烈心跳,随之昏迷;0.05g以上则会引起死亡,因此生产过程必须要有严格的防毒措施;2)存在因分解或燃烧而引起火灾的危险;3)其与氧化剂反应会产生有毒成分,对人体十分有害;4)燃烧后残渣较多;5)存在回收、泄露等环保难题。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积极研发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的新型产气化合物来代替传统的叠氮类产气化合物,且其性能要具备产气量高、燃速快、燃烧温度低、热稳定性好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非叠氮类产气化合物已应用于气体发生剂,如5-氨基四唑、硝酸胍和一些嗪类化合物。虽然这些产气化合物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但其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5-氨基四唑的容易吸潮,燃烧速度受空气湿度影响变化较大;硝酸胍燃速较低缺点,且产气率较低;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存在高消耗、低效率、危险性较大等问题。

N-脒基脲二硝酰胺盐(GUDN,亦称FOX-12)是瑞典国防研究院继合成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合成出来(InsensiveMunition&EnergeticMaterialsTexhnologySymposium.1998)。GUDN制备简便,价格低廉,能量高于TATB,爆速可达8210m·s-1,感度和热稳定性优于RDX,不溶于冷水,含氮量46.9%,含氧量38.3%。FOX-12是一种不吸湿、低感度、化学稳定性好、含氮量高的新型含能材料,可在推进剂、钝感炸药等方面获得应用,也可用于气体发生剂(PropellantsExplosives&pyrotechnics.2004,29(3):178-187)。FOX-12用于气体发生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好、产气量大、燃烧稳定、燃速对压强依赖小、燃烧产物环保无毒以及能够重复使用等优点,可替代毒性高、稳定性差的NaN3类气体发生剂(USP:6117255,1999)。

FOX-12是由脒基脲与二硝酰胺铵(AND)反应制得(SWEDEN.PCT/SE98/00949),而AND的制备过程中会伴随有毒气体的产生,且操作过程十分危险。考虑到FOX-12具有的高氮、自供氧优点及需克服ADN制备高危险的缺点,本发明采用更为安全的3-硝基-1,2,4-三唑-5-酮(NTO)为阴离子,以含氮量更高的联氮化合物为阳离子构建合成一类新型产气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3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