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可透光介质透光率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3649.2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金融智能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邓猛烈;潘登 |
地址: |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透光 介质 透光率 方法 系统 装置 | ||
1.一种检测可透光介质透光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分离型光电传感器的发光端发射检测光束后所述分离型光电传感器的 受光端接收的第一光束转化的第一光电流I1;其中,所述发光端和所述受光端 的距离固定,所述受光端工作在放大区;
获取当待测可透光介质置于发光端与受光端之间时发光端发射所述检测光 束后受光端接收的第二光束转化的第二光电流I2;
根据所述第一光电流I1和所述第二光电流I2计算所述待测可透光介质的 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电流I1 和所述第二光电流I2计算所述待测可透光介质的透光率的计算公式为: T=(I2/I1)×100%。
3.一种检测可透光介质透光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分离型光电传感器的发光端发射检测光束后所述分离 型光电传感器的受光端接收的第一光束转化的第一光电流I1;其中,所述发光 端和所述受光端的距离固定,所述受光端工作在放大区;
第二获取单元,获取当待测可透光介质置于发光端与受光端之间时发光端 发射所述检测光束后受光端接收的第二光束转化的第二光电流I2;
计算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光电流I1和所述第二光电流I2计算所述待测可 透光介质的透光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电流I1 和所述第二光电流I2计算所述待测可透光介质的透光率的计算公式为:T= (I2/I1)×100%。
5.一种检测可透光介质透光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型光电传 感器,所述分离型光电传感器的发光端(1)与所述分离型光电传感器的受光端 (6)的距离固定;其中,受光端(6)工作在放大区;
检测时,发光端(1)发射检测光束,受光端(6)接收到第一光束,转化 为第一光电流I1;当待测可透光介质置于发光端(1)与受光端(6)之间时, 发光端(1)发射所述检测光束,受光端(6)接收到第二光束,转化为第二光 电流I2;根据所述第一光电流I1和所述第二光电流I2计算所述待测可透光介 质(10)的透光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架(3),所 述发光端(1)和受光端(6)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电阻(11)和 第一电流表(12);
所述发光端(1)包括发光二极管(13);
所述可调电阻(11)的一端连接检测电源,可调电阻(1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流表(12)的正极,第一电流表(12)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 (1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13)的负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流表(8);
所述受光端(6)包括光电三极管(14);所述光电三极管(14)为NPN型 光电三极管;
所述第二电流表(8)的正极连接检测电源,第二电流表(8)的负极连接 所述光电三极管(14)的集电极,光电三极管(14)的发射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4),所述 电路板(4)上设置有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将外部电源转换成检测电源, 检测电源为发光端(1)和受光端(6)供电,所述电路板(4)固定在所述固定 机架(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金融智能研究院,未经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金融智能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36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自由度航空倾斜摄影模拟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简易的双向垂直度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