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主动悬架装置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73618.7 | 申请日: | 2016-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显贵;钟龙飞;王健;许建民;李颖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魏思凡<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主动 悬架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主动悬架装置,包括:工作缸筒,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第二容置空间,每一第一容置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间;GMM棒,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每一GMM棒包括本体以及延伸部,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延伸部从工作缸筒的侧壁向内突出;励磁线圈,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沿工作缸筒的中心轴设置于工作缸筒中,并通过铰链固定于GMM棒的延伸部上;第一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第二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全主动悬架装置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主动悬架装置及含有该全主动悬架装置的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具基于GMM的全主动悬架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悬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安全性。随着人们对车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悬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车辆悬架,而主动悬架的诞生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主动悬架一般由执行机构和控制部分构成,根据被控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外部输入能量的控制方法使被控系统实现减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主动悬架普遍使用的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对于主动悬架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目前全主动悬架系统使用的最先进的是磁流变减震器,根据磁流变效应设计的磁流变液减震器结构紧凑、功耗低、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广,且阻尼力可通过调节外加磁场大小来控制。但是由于磁流变减震器中存在磁流变液易泄露、受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主动悬架装置及汽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主动悬架装置,包括:
工作缸筒,所述工作缸筒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容置空间,其中,每一第一容置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容置空间;
至少一GMM棒,分别容置于每一第一容置空间,其中,每一GMM棒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延伸部,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工作缸筒的侧壁向内突出;
至少两个励磁线圈,分别容置于每一第二容置空间;
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沿所述工作缸筒的中心轴设置于所述工作缸筒中,并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至少一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的延伸部上;
第一推拉杆,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工作缸筒中并与所述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推拉杆,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工作缸筒中并与所述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缸筒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置空间以及四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两个第一容置空间关于所述工作缸筒的中心轴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全主动悬架装置包括两个GMM棒以及四个励磁线圈,所述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两条GMM棒的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中心点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两条GMM棒的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拉杆和所述第二推拉杆的外径和所述工作缸筒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全主动悬架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线圈骨架,所述励磁线圈分别绕设于所述线圈骨架。
一种汽车,包括:
车身;
车轮;
至少一个上述的全主动悬架装置,所述全主动悬架装置弹性连接于车身和车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3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空气悬架装置及汽车的空气悬架装置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