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3606.4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1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男;彭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7 | 分类号: | H04L12/807;H04L12/8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龙洪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拥塞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现在被广泛使用。TCP的拥塞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动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进行拥塞控制的手段是基于“探测”的想法,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情况,动态地调整拥塞窗口来实现拥塞控制,例如cubic算法。
现有的拥塞控制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快速适应网络质量变化;当网络质量变差时,拥塞窗口并不会实时进行调整,发送方仍然按照原先的速率进行发包,这样将导致丢包;另一方面,TCP在丢包时采用将拥塞窗口大小减半的方式进行拥塞避免,而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取决于拥塞窗口的大小,因此会造成带宽利用率低。
在移动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更容易发生变化,如果采用上述被动拥塞控制方法,则丢包和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拥塞控制的实时性和带宽利用率,减少丢包。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包括:
计算第一终端和服务端的吞吐率;
周期性根据所述吞吐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拥塞窗口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周期性根据所述吞吐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拥塞窗口的大小包括:
周期性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所述吞吐率的算术平均数B,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W为α×RTTmin×B;其中α为预定常数,RTTmin为当前时刻之前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最小的往返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500毫秒,大于或等于计算所述吞吐率的时间间隔;
1≤α≤100。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为100毫秒,α为2。
可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已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但未收到所述第一终端确认的数据量未达到W时,以B作为发送速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当已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但未收到所述第一终端确认的数据量超过W时,暂停发送数据给所述第一终端。
一种拥塞控制系统,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终端和基站之间的吞吐率;
网络预测模块,用于周期性根据所述吞吐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拥塞窗口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网络预测模块周期性根据所述吞吐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拥塞窗口的大小包括:
所述网络预测模块周期性计算当前时刻之前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所述吞吐率的算术平均数B,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W为α×RTTmin×B;其中α为预定常数,RTTmin为当前时刻之前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最小的往返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500毫秒,大于或等于计算所述吞吐率的时间间隔;
1≤α≤100。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为100毫秒,α为2。
可选地,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拥塞处理模块,用于当已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但未收到所述第一终端确认的数据量未达到W时,以B作为发送速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当已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但未收到所述第一终端确认的数据量超过W时,暂停发送数据给所述第一终端。
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至少一个备选方案通过吞吐率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因此可以及时得知网络质量的变化并随之调整拥塞窗口的大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发生丢包就直接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减半的做法,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当网络质量变差时,吞吐率将下降,由于拥塞窗口的大小是依据吞吐率确定的,因此发送速率也会随之下降,减少丢包;另外,由于吞吐率可以基于且不限于物理层参数得到,因此该方案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可以采集物理层参数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又一个备选方案限定了利用吞吐率确定拥塞窗口的计算细节。本备选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里限定了计算时所采用的参数值,能够更加合理的确定拥塞窗口。本备选方案的又一实施方式中限定了当未确认的数据量没达到拥塞窗口的大小时,以预测带宽作为发送速率,相当于根据实时的吞吐率来动态调整发送数据的快慢;而当未确认的数据量超过拥塞窗口的大小时则暂停发送,等待确认;拥塞窗口的大小并不直接根据数据的确认情况进行调整,而是与实时的吞吐率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3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