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2049.4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贺梦琪;徐哲;贺洪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梦琪 |
主分类号: | B60C17/06 | 分类号: | B60C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抗扎胎不爆胎 轮胎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及其制作方法,适用于轿车、客车、越野车、货运汽车、电动车、三轮车以及自行车等通过充气轮胎行驶的各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目前,大多数车辆上安装的是将压缩空气注入轮胎内腔的充气轮胎,当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因充气轮胎的弹性作用,可以缓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增加车辆乘坐的舒适性。但是,当充气轮胎老化或尖锐物体刺破轮胎时,高速行驶的车辆会突然爆胎,使车辆失控,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据统计,每年高速公路42%的意外交通事故是因爆胎而造成的,几乎都是车毁人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以上为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及其制作方法,所制成的轮胎无须充气,不怕扎胎,不会发生爆胎事故,也不会发生轮胎泄气故障,克服了传统充气轮胎因老化或尖锐物体刺破轮胎时,导致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爆胎,致使车辆失控,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等问题,也避免了因充气轮胎泄气导致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包括轮胎和轮辋,其特征是:还包括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空气排出口和具有一定压力的弹性体填充物层,当所述轮胎为无内胎轮胎时,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分别安装在轮辋的下部和上部,且位置相互对应,在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轮胎内腔中,设置有具有一定压力的弹性体填充物层;当所述轮胎为有内胎轮胎时,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分别安装在轮胎的内胎内圈的下部和上部,且位置相互对应,在轮辋的下部和上部对应设置有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伸出孔和空气排出口伸出孔,在轮胎的内胎内腔中,设置有具有一定压力的弹性体填充物层。
本发明所述弹性体填充物层为液体硅胶固化成弹性体填充物层。
本发明所述液体硅胶固化成弹性体填充物层为双组份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固化成弹性体填充物层。
一种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工艺步骤:
(A)当轮胎为无内胎轮胎时,利用外加一定压力,在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轮胎内腔中,注入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通过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从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轮胎内腔下部逐渐注入,随着液面的抬升,轮胎内腔中液面上部的空气逐步从轮胎 内腔上部,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到轮胎外部,当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充满轮胎内腔时,将轮辋上部的空气排出口密封紧固,继续注入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当轮胎内腔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停止加注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同时将轮辋下部的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密封紧固,然后经过一定温度下加热固化一段时间,或室温条件下固化一段时间,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轮胎内腔中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弹性体填充物层,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制作完成;当轮胎为有内胎轮胎时,利用外加一定压力,在轮胎的内胎内腔中,注入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通过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从轮胎的内胎内腔下部逐渐注入,随着液面的抬升,轮胎的内胎内腔中液面上部的空气逐步从内胎内腔上部,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到内胎外部,进而排出到轮胎的外胎外部,当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充满内胎内腔时,将内胎内圈上部的空气排出口密封紧固,继续注入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当轮胎内胎内腔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停止加注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同时将内胎内圈下部的填充物材料液体注入口密封紧固,然后经过一定温度下加热固化一段时间,或室温条件下固化一段时间,轮胎的内胎内腔中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弹性体填充物层,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制作完成。
本发明所述弹性体填充物材料液体为液体硅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梦琪,未经贺梦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2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