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两转动焊接机器人关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1186.6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通帅;褚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宏鹏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5J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转动 焊接 机器人 关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关节,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两转动焊接机器人关节。
技术背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汽车自动化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 焊接机器人的高度柔性化特点,焊接机器人在自动化焊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焊接机器人一般多为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串联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工作空 间,但其积累误差大,不利于焊接精度的提高。然而并联机构相对串联机构具 有无累积误差、精度较高、动态响应好等优点,可应用于高精度操作机器人。 但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普遍较小,严重制约了并联机构在工业和机器人等领域 的应用。
结合串、并联机构的优点,可采用混联机构来构建精度较高的工业机器人, 例如中国专利CN103433918A公开了一种五自由度混联工业机器人,通过三移动 自由度串联机构来调节末端工具位置,通过末端两转动并联机构来调节末端工 具姿态。对于该类混联焊接机器人,其关键技术在于末端姿态调节并联机构, 为提高焊接机器人的精度及其灵活度,要求末端姿态调节并联机构应具有较小 的体积和较大的工作空间以及较高的刚度。普通的并联机构很难达到要求,国 外对该类机构的研究较早,其中美国专利US5036724公开了一种大工作空间两 转动并联机构,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焊接机器人腕关节中。目前对小体积、大工 作空间转动类并联机构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机构构型仍然较为匮 乏,且已公开机构的刚度普遍较小,限制了该类机构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进一步 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两转动焊接机器人关节,可实现动 平台相对定平台做两自由度转动,且该关节具有体积小、刚度大、转动工作空 间大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定平台、动平台、环形导轨,连接动、定平台的三条运动 支链,其有六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结构相同,每条运动支链均由下连杆、滑 块和上连杆组成,下连杆一端与定平台通过定平台转动副连接,下连杆另一端 与滑块通过下转动副连接,上连杆一端与滑块通过球面副连接,上连杆另一端 与动平台通过动平台转动副连接;三条运动支链中,三个定平台转动副轴线和 三个下转动副轴线汇交于一点P,三个动平台转动副轴线汇交于一点Q,点Q与 所述点P不重合;每条运动支链中的滑块均与环形导轨通过移动副连接,滑块 只能沿环形导轨做圆周滑动,环形导轨为圆环形,其中心轴线过所述点P和点Q。
第二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结构相同,每条运动支链均由下连杆、滑 块和上连杆组成,下连杆一端与定平台通过定平台转动副连接,下连杆另一端 与滑块通过球面副连接,上连杆一端与滑块通过上转动副连接,上连杆另一端 与动平台通过动平台转动副连接;三条运动支链中,三个定平台转动副轴线汇 交于一点P,三个上转动副轴线和三个动平台转动副轴线汇交于一点Q,点Q与 所述点P不重合;每条运动支链中的滑块均与环形导轨通过移动副连接,滑块 只能沿环形导轨做圆周滑动,环形导轨为圆环形,其中心轴线过所述点P和点Q。
第三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结构相同,每条运动支链均由下连杆、滑 块和上连杆组成,下连杆一端与定平台通过定平台转动副连接,下连杆另一端 与滑块通过球面副连接,上连杆一端与滑块通过球面副连接,上连杆另一端与 动平台通过动平台转动副连接;三条运动支链中,三个定平台转动副轴线汇交 于一点P,三个动平台转动副轴线汇交于一点Q,点Q与所述点P不重合;每条 运动支链中的滑块均与环形导轨通过移动副连接,滑块只能沿环形导轨做圆周 滑动,环形导轨为圆环形,其中心轴线过所述点P和点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宏鹏,未经褚宏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1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体焊接对中工装
- 下一篇:新式精密压接工艺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