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点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0502.8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马群刚;袁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9G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像素 点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三维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点亮方法。
技术背景
当前基于液晶显示器的裸眼3D显示器件已经成为了TFT-LCD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统光栅式3D显示器是由视差光栅和2D显示器精密耦合而成,其中,视差光栅作为分光元件,其目的是对光线传播的路径进行一定方式的控制,使观看者的左右眼观看到不同的视差图像。当前,将视差光栅放置在2D背光源与显示器之间,将2D面光源转换成明暗交替的线光源,透过视差光栅的线光源分别独立给显示器上的视差图像提供照明。
图1为现有视差光栅式背光3D显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视差光栅的结构示意图,视差光栅3是由透光条31与挡光条32交错排列组成,其中,透光条31透光,挡光条32不透光。其中,视差光栅3是位于显示屏1与2D背光源2之间,由于挡光条31吸收2D背光源2对应区域的光,使得提供显示屏1的背光照明区域以一定间距分开的细亮线分布。当基于显示屏的子像素合成的多视点视差图像在显示屏上显示时,由于视差光栅3将2D背光源2的面光源转换成相间的线光源,此时每个线光源将会对显示屏相应的多视点视差图像提供照明,当人眼4处于恰当的位置时,各个视差图像的显示屏的子像素发出的光束会在空间上对应位置实现分离,使得左右眼4只能看到对应视差图像,从而人会产生立体视觉效果。
在3D显示中,传统的视差光栅背光技术在形成线光源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背光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能量损失。并且视差光栅背光与LCD的装配精度会影响3D显示效果。
现如今,2D/3D可切换液晶显示装置是基于特定微结构的导光板的LCD显示装置。在3D显示模式下,导光板上微结构会使导光板内传输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使得基于LCD子像素合成的多视点视差图像发出的光束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然而,微结构的制造工艺以及光源入射到导光板位置信息决定光在导光板内的传输信息,从而影响视差图像光束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影响了立体显示效果,这些因素会使得LCD与相应的背光模组结构在装配上难以精确对位。并且当3D显示的视点数确定后,整个显示装置的光学参数就固定了,当需要改变观看视点数,就必须重新设计对应导光板参数,从而增加了工艺成本;在2D显示模式下,由于导光板的存在,使得2D背光源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一定的能量,从而降低了2D显示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背光源的光学特性由面光源转换成线光源、实现视点光束在空间上彻底分离、降低3D显示串扰的发生的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点亮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2D图像时,所述背光模组的像素全部点亮;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3D图像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视差图像,每个视差图像为一视点,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交错排列的亮条纹和暗条纹,动态调节背光模组的像素点亮。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视点数越多,所述背光模组的暗条纹的宽度越宽。
其中,所述亮条纹的宽度wb和暗条纹的宽度wd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0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浇砼空心板用空腔模壳构件
- 下一篇:一种现浇砼空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