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杆定位的反射镜追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9063.9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乃珍 |
主分类号: | F24J2/38 | 分类号: | F24J2/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1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反射 镜追日 机构 | ||
(二)技术领域:
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的热利用,聚射式太阳能集热器,反射镜的一种追日机构。
(二)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民用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无论是真空管式或平板式,均为直射式。冬季由于气温低、 太阳光弱,形不成温差而无法吸收、利用太阳能。在冬季最需要热源的时候,太阳能的利用 却呈停滞状态。
反射镜能集聚太阳光,提高太阳能的品位,克服冬季太阳光弱的缺点。但使用反射镜,就必 须使其具有追日功能。工业和实验中已使用的,逻辑或程序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机、通 过减速机传动,驱动反射镜追日。方法过于复杂、贵重、笨重,无法在民用中使用。使民用 太阳能产品长期停滞在直射式。在冬季最需要热源时,太阳能产品却瘫痪的低水平。
(三)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a.解决扩大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技术问题:
太阳能能量巨大,但能量密度很低。要大量的利用太阳能,就必须有很大面积的收集器。原 有的真空管式、平板式很难适应。本发明利用反射镜扩大接受面积,结构简单、造价低、气 候适应性强,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功率,最经济、最现实的方法。
b.克服冬季太阳能利用的难题:
冬季太阳光弱、气温低无论是真空管式或平板式,这些直射式太阳能集热器冬季均不能形成 传热所需的温差,致使在最需要热源的冬季,太阳能利用设备却呈休眠状态。
本发明使用反射镜,可聚集10倍于太阳直射的光强至受热管,大幅度提高冬季太阳能的品位。 反射镜的大面积和聚射作用,可实现冬季利用太阳能采暖的新领域。
c.提供适于民用的追日机构:
聚射式比直射式,照单位面积成本低、热效率高等很多优点,所以聚射式已经在工业中得到 使用,而民用上仍停留在直射式,其原因是使用聚射式就必须有追日功能,追日系统复杂、 贵重、笨重而无法在民用中使用。
本专利就是使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元件解决原追日系统的复杂、贵重、笨重问题。 使追日系统简单化,使民用太阳能产品进入聚射式时代,使大面积利用太阳能采暖成为可能。
d.实现与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的收集与使用,距离越近越好,这就需要与建筑一体化。本发明的集热器结构简单, 易于和建筑一体化,夏季为建筑物外遮阳、冬季供暖是未来建筑物的共生体,所以可与建筑 同设计、同施工生产绿色建筑,亦可对旧建筑进行逐步安装改造成为绿色建筑。
e.本发明就是使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解决原追日系统的复杂、贵重、笨重问题。使追日 系统简单化,促使民用太阳能产品进入聚射式时代。扩大受照面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功 率,用聚射式提高冬季太阳能的品位,使太阳能集热器可用于冬季采暖。用绿色能源取代化 石能源,消减雾霾、保护环境。
2.技术方案:
抛物柱形反射镜1镜口呈长方形,镜口朝向太阳,延其焦线方向水平的安装在建筑物向阳墙 面和屋顶。
反射镜1的追日以步进方式进行,反射镜1每次追日旋转的角度为步进角,步进角以反射光 不会射出受热管4为极限,因此步进角由受热管4直径和反射镜1制造精度决定。
反射镜1的顺时针追日动力,为顺电磁铁10的电磁引力。反射镜1的逆时针追日动力,为逆 电磁铁30的电磁引力。
整机的各部件按运动状态分为静止、摆动、步进三部分。
静止部分为机架及轴3、受热管4等:
两件置于反射镜1两端的长方形底座板11,通过4颗地脚螺栓12固定在建筑物上。每件长方 形底座板11的两端各焊接角钢支腿8。在两颗支腿8顶端焊接轴3,位于反射镜1两端的两 颗轴3,从两端动配合支撑反射镜1。安装时,要使两颗轴3的中心线在同一几何中心线上。 两颗轴3的最内端,通过托盘螺栓28,固定两件受热管托盘27,从两端共同固定受热管4在 反射镜1的焦线上。
顺止返座19焊接在右侧支腿8的顶端,其上固定顺止返销18,当摆杆15反时针转动时,顺 止返销18克服顺千斤簧14的弹力,使顺千斤17的棘爪脱离顺棘轮2。防止摆杆15顺时针复 位时带动反射镜1顺时针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乃珍,未经王乃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9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