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压主轴无效
申请号: | 201610167785.0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勇军;陈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圣圭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3154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主轴 | ||
1.一种静压主轴,它包括壳体(1)和通过径向轴承(2)转动配合于壳体(1)内的 转轴(3),壳体(1)内设有用于限制转轴(3)沿轴向移动的止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止推轴承包括对转轴(3)的轴肩(4)施加轴向平衡力的第一子部件(5)和第二子 部件(6),第一子部件(5)和第二子部件(6)近轴肩(4)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工作油槽 (7),各工作油槽(7)与各自对应的轴肩(4)端面相配合形成主油腔,第一子部件(5) 和第二子部件(6)上分别设有供给各自工作油槽(7)油液的进油支路(8),主油腔通过 轴肩(4)和止推轴承之间的间隙分别与近转轴(3)的第一辅助油腔(9)和远离转轴(3) 的第二辅助油腔(10)相连通,第一子部件(5)和第二子部件(6)上分别设有当转轴(3) 转速升高至临界值时通过第一辅助油腔(9)供给主油腔油液的补油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油系统是指第一子部件 (5)和第二子部件(6)内分别设有补油管路(11),补油管路(11)的一端与第二辅助油 腔(10)相连通,补油管路(11)的另一端与第一辅助油腔(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轴承(2)为静压轴承;
第一子部件(5)上的补油系统是指径向轴承(2)与转轴(3)之间的间隙和第一子 部件(5)所对应的第一辅助油腔(9)连通;
所述第二子部件(6)上的补油系统是指,第二子部件(6)内设有补油管路(11),补 油管路(11)的一端与第二辅助油腔(10)相连通,补油管路(1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部 件(6)所对应的第一辅助油腔(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轴承(2)与第一子部 件(5)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油腔(10)上 设有回油口(12),所述补油管路(11)与第二辅助油腔(10)连接处的端口几何中心的水 平高度小于回油口(12)的几何中心的水平高度,所述回油口(12)与壳体(1)上的出 油口(1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供给各工作 油槽(7)油液的进油通道(14),所述的进油通道(14)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上的进油支 路(8)与各工作油槽(7)相连通,进油通道(14)的另一端与壳体(1)上的进油口(15) 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轴承(2)包括轴承本 体(2.1),轴承本体(2.1)的环形内壁上沿轴承本体(2.1)的径向内凹形成至少两个油槽 (2.2),所述轴承本体(2.1)上设有循环通道(2.3),循环通道(2.3)的两端分别与油槽 (2.2)沿轴承本体(2.1)的周向所对应的两端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油槽(2.2)之间设有将 油槽(2.2)内溢出的油液汇流的回油槽(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2.4)的长度方向沿 轴承本体(2.1)的轴向延伸,且回油槽(2.4)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贯穿轴承本体(2.1)的 端面或轴承本体(2.1)对应于各回油槽(2.4)所在的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回油 槽(2.4)的回油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轴承本体(2.1)上对应于各油槽 (2.2)所在的位置均分别设有用于供给各油槽(2.2)油液的进油孔(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圣圭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圣圭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7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深沟球轴承
- 下一篇:组合式角接触向心推力球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