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861.6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红;程金春;龚义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法拉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2 | 分类号: | B21C47/12;B21C47/3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铜母排 挤压 成型 卷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包括导电铜母排卷绕轮,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包括中心驱动卷绕转轴、第一卷绕张紧扇形块、第二卷绕张紧扇形块和第三卷绕张紧扇形块,所述第一卷绕张紧扇形块设置有活动卷绕卡块,所述活动卷绕卡块设置于卡块驱动导柱上,所述卡块驱动导柱连接卡块驱动气缸;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的上游设置有用于感应导电铜母排的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所述卡块驱动导柱用于连接所述活动卷绕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且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位于所述卡块驱动导柱用于迎接待卷绕的导电铜母排的一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导电铜母排的端部的缠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铜母排连续挤压成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
背景技术
铜材上引连铸机即上引法无氧铜杆连铸机组,铜材上引连铸机主要用于生产大长度光亮的无氧铜管、长度光亮的无氧铜杆以及大长度光亮的无氧铜扁坯型材。采用上引连铸机生产加工导电铜母排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相通过铜材上引连铸机利用电解铜连续熔铸生产不同规格的长度光亮的无氧铜杆,然后将长度光亮的无氧铜杆开卷矫直并送入连线挤压成型机头中通过挤压加工成特定规格和形状的导电铜母排,冷却并除去表面油污积水,然后通过卷绕设备卷绕成卷打包摆放。
现有技术中的导电铜母排卷绕装置,在每一卷导电铜母排卷绕打包作业前都需要人工作业将导电铜母排的端部缠绕在卷绕装置的卷绕轮上,然后通过卷绕轮的旋转作业完成对导电铜母排的卷绕打包作业;上述作业方式不仅使得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且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铜材挤压成型自动卷绕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导电铜母排的端部的缠绕,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电铜母排挤压成型卷绕系统,包括导电铜母排卷绕轮,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包括中心驱动卷绕转轴、第一卷绕张紧扇形块、第二卷绕张紧扇形块和第三卷绕张紧扇形块,所述第一卷绕张紧扇形块、所述第二卷绕张紧扇形块和所述第三卷绕张紧扇形块围绕所述中心驱动卷绕转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卷绕张紧扇形块朝向所述第二卷绕张紧扇形块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活动卷绕卡块,所述活动卷绕卡块设置于卡块驱动导柱上,所述卡块驱动导柱与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的径向平行,所述卡块驱动导柱连接卡块驱动气缸且可以沿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的径向往复移动;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的上游设置有用于感应导电铜母排的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所述卡块驱动导柱用于连接所述活动卷绕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且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位于所述卡块驱动导柱用于迎接待卷绕的导电铜母排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驱动气缸设置有电磁换向阀以及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信号接收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信号连接;当所述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感应到导电铜母排而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未感应到导电铜母排时,所述信号接收控制器控制所述卡块驱动气缸伸长活塞杆;当所述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感应到导电铜母排而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也感应到导电铜母排时,所述信号接收控制器控制所述卡块驱动气缸收缩活塞杆;当所述第一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未感应到导电铜母排而所述第二夹持控制接触开关感应到导电铜母排时,所述信号接收控制器控制所述卡块驱动气缸伸长活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电铜母排卷绕挡板,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挡板为圆形,且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挡板的半径大于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的半径,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挡板与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轮同轴设置,且所述导电铜母排卷绕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中心驱动卷绕转轴上且由所述中心驱动卷绕转轴带动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法拉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法拉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