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信息监测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641.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王积鹏;王大政;张立伟;杨思天;张学庆;王冬海;郭明瑞;徐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陈姗姗;郭栋梁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域 信息 监测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水域监测领域,具体涉及监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域信息监测平台。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大力开发海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众多的海洋高新技术中,监测海洋环境变化规律的海洋监测技术是一个决定性技术,没有原始的海洋监测数据,一切海洋科研活动就没有了基础。随着通信和能源技术的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快速、准确的海洋信息收集及实时传输技术已成为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海洋信息系统包括陆上信息系统、水下信息系统、水面信息系统、空中信息系统以及岛屿信息系统等。水面信息系统包括移动式信息系统和固定式信息系统,其中固定式信息系统是由固定式海上平台和各类信息设备组成的,具备在指定的海域内实现海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的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水域信息监测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其中,所述立柱具有由立柱外壁环围而成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作为通道连通所述上甲板和所述设备舱。
可选的,所述立柱具有多个,环绕所述上甲板的中心轴均匀设置。
可选的,所述立柱具有三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可选的,所述压载舱具有多个,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压载舱内填充有水和/或混凝土进行压载配重。
可选的,所述上甲板和所述设备舱的重心在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设备舱由上舱盖、下舱盖和外墙围合而成,并且所述设备舱内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舱室,每个所述舱室均为密闭的舱室。
可选的,还包括:锚系结构,所述锚系结构为单锚结构或多锚结构。
可选的,所述锚系结构连接于所述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中任意一个或几个。
可选的,所述上甲板包括浮箱结构,为所述水域信息监测平台提供浮力。
基于本发明的水域信息监测平台,上甲板可以放置监测设备,通过立柱连接设备舱,可以实现检测设备与设备舱内的设备通讯,压载舱使整个平台处于水域液面的合适位置,通过本发明的水域信息监测平台,能够实现对水域信息的收集传输;本发明的结构简易合理,上甲板能够集成多种监测设备和通信设备,降低了对水域信息采集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水域信息监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域信息监测平台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水域信息监测平台中设备舱的剖面图;
图4-图7为本发明水域信息监测平台中设备舱四种不同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域信息监测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该平台至少可以见监测水域的信息,如图1所示,该平台包括上甲板1,一般该上甲板1漂浮在水面,上甲板1的上面从水面露出,相对的另一面在水下,上甲板1用于放置监测设备、信号传输设备等,监测设备根据检测内容,可以放置在上甲板1的上面,也可以设置在上甲板1的下面,即,上甲板1上的设备可以从水面露出也可以是在水下工作。
立柱3连接上甲板1,一般立柱3是连接上甲板1的下面,沉没于水中,在立柱3另一端连接设备舱2,该设备舱2也是浸没在水中,设备舱2中也可以放置用于监测水域信息的设备,当然,更主要的是放置例如处理器,电源等辅助监测设备的完成工作的设备。需要理解,这些辅助设备当然可以放到上甲板1上,但是出于节省空间的原因,尽量让监测设备在上甲板1,发挥其最大的监测功能,而像电源、处理器这些设备往往不能遇水,单独做防水处理又提高了成本,因此都放置到密闭的设备舱2中,即腾出上甲板1给监测设备,又能保证自身正常工作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