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杉木幼苗猝倒病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578.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0;A01C1/08;A01G24/10;A01G24/2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54500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杉木 幼苗 猝倒病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杉木幼苗猝倒病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包括:1.控制播种密度,降低苗木感染病菌的机率;2.草皮泥和椰糠作为底层基质,其中草皮泥含有较高的K肥,促进幼苗茎秆粗壮,抵抗猝倒病菌的侵染;椰糠具有较大的透气性,防止底层基质积水,降低感染猝倒病的机率。3.盖种基质用黄心土,黄心土程弱酸性,弱酸性土壤(4.0≤pH≤5.8)能有效抑制猝倒病菌的繁殖。4.催芽技术能使种子快速发芽,减少芽苗在苗床上生长的时间以减少病菌侵染。5.先盖薄膜再盖上遮阳网,为种子创造发芽环境,加快发芽的速度,减少种子被病菌感染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套杉木幼苗防猝倒病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a)植物。杉木种子播种育苗过程中,特别是幼苗出土后的一段时间内,极易出现大规模的猝倒病而死亡,猝倒病是由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因此获得一种防止杉木幼苗防猝倒病处理方法,对加快杉木的繁育,降低生产成本,满足生产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防止杉木幼苗猝倒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杉木幼苗防猝倒病处理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细碎草皮泥和椰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装入育苗托盘,质量浓度0.1%-0.5%的高锰酸钾消毒后备用;
(2)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用质量浓度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60分钟,清水洗净,用40-50℃热水浸种,自然冷却后,再换水浸泡24-48小时,清水洗净后放在催芽机中25-30℃催芽2-5天;
(3)催芽后,每个育苗托盘(每个托盘面积0.25m2)播种0.1-0.5kg种子,保持育苗托盘内的种子均匀;
(4)播种后盖上细碎黄心土0.5-1cm厚,并用敌克松100-500倍溶液消毒黄心土;
(5)先盖薄膜再盖上75%-90%的遮阳网,10天后即可出芽,出芽15天后即可移栽。
所述步骤(2)中的细碎草皮泥和椰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中,是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置的原料混合而成:黄心土50-80份,椰糠20-50份。
所述步骤(3)的基质消毒中,每个育苗托盘播种0.1-0.5kg种子,托盘与地面保持10cm-20cm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本发明采用细碎草皮泥和椰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播种基质。意义在于草皮泥含有较高的钾元素,能提高幼苗茎秆粗壮度和木质化,进而提高幼苗抗病性,而且草皮泥还具 有取材方便、便宜、不烧苗的优点;此外,椰糠有较强的透气性,防止积水和病菌滋生,降低幼苗被病菌侵染的几率。
本发明采用种子催芽处理,意义在于通过催芽,提高发芽整齐度的同时,提高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减少种子在土壤被病菌侵染的几率。
本发明采用每个育苗托盘(面积约0.25m2)播种0.1-0.5kg种子,意义在于控制幼苗的密度,防止幼苗由于密度过大增加病菌感染的几率。
本发明采用播种后盖上细碎黄心土,意义在于黄心土的pH值在4-5.8之间,呈弱酸性土壤,弱酸性土壤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的速率,进而降低幼苗被病菌侵染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