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115.7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安瑞冬;易文敏;李嘉;林宁亚;李克峰;李然;邓云;谢春航;徐亚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刘双兰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闸门 补水式 鱼道 进口 装置 | ||
1.一种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包括集鱼挡墙,第一鱼道进口(6-1)和第二鱼道进口(6-2),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闸门(1),第一补水口挡墙(2-1)和第二补水口挡墙(2-2),消能格栅(3),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第二鱼道进口侧壁(4-2)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4-3),第一控制闸门(5-1)和第二控制闸门(5-2),折线挡墙(9),闸门补水口(10),消力坎(11)和消力池(12);所述集鱼挡墙设置为第一集鱼挡墙(8-1)和第二集鱼挡墙(8-2),第一集鱼挡墙(8-1)位于出水口(7)下游并与第三鱼道进口侧壁(4-3)相连,第二集鱼挡墙(8-2)是从消能格栅(3)靠近下游侧延伸形成的一段挡墙;所述生态闸门(1)为三孔,且位于消力池(12)上游并与其连接,消力坎(11)位于消力池(12)下游并与其连接,消力坎(11)下游紧接第二集鱼挡墙(8-2)处设置折线挡墙(9),在消力坎(11)上游与第二补水口挡墙(2-2)下游之间设置闸门补水口(10),消能格栅(3)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与第二补水口挡墙(2-2)之间,第一补水口挡墙(2-1)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与生态闸门(1)之间,第一鱼道进口(6-1)位于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和第二鱼道进口侧壁(4-2)之间,第二鱼道进口(6-2)位于第二鱼道进口侧壁(4-2)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4-3)之间,在第一鱼道进口(6-1)的上游和第二鱼道进口(6-2)上游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闸门(5-1)和第二控制闸门(5-2),出水口(7)在第一鱼道进口(6-1)和第二鱼道进口(6-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第二鱼道进口侧壁(4-2)和第三鱼道进口侧壁(4-3)壁面上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三层辅助补水喷头(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补水喷头(13)在第一鱼道进口侧壁(4-1)壁面上每层设置3个,在第二鱼道进口侧壁(4-2)壁面上每层设置8个,在第三鱼道进口侧壁(4-3)壁面上每层设置3个,总计为42个辅助补水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补水喷头(13)的轴线与各鱼道进口侧壁壁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挡墙(9)分为直线矩形段和折线段,其底部与底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挡墙(9)的直线矩形段沿向下游方向,折线段上游与直线矩形段末端相连,折线段末端与生态闸门(1)的中间孔右边墙内侧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挡墙(9)的折线段与直线矩形段的夹角为140°~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7)位于第一鱼道进口(6-1)和第二鱼道进口(6-2)之间,且出水口(7)与第一鱼道进口(6-1)和第二鱼道进口(6-2)之间均有一段斜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道进口(6-1)和第二鱼道进口(6-2)的进口高程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1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渗渠水位自动恒定阀
- 下一篇:高坝减缓低温水的生态流量临时泄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