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5350.2 | 申请日: | 2016-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0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曾泽璀;王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弹簧 双向 移动 冲击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击隔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冲击隔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舰船在作战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水雷、鱼雷等各类武器的攻击,由此产生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载荷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舰体结构的破坏,但是会造成舰用设备发生大面积破坏,进而导致舰船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为提高舰用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已研制出气囊式、橡胶式、钢丝绳等多种弹性安装的抗冲击隔离器,依靠其弹性体的大位移变形能力,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大部分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已得到了有效的冲击防护。但传统的弹簧冲击隔离器的弹性元件大部分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但其效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其目的是解决舰船设备冲击隔离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推杆、活动板A、套筒、拉伸弹簧、活动板B和基座。
套筒的上部设置有供活动板A5滑动的滑道A11,在套筒6的下部设置由供活动板B8移动的滑道B12;拉伸弹簧7设置在套筒6内的套筒内孔6-5内,在套筒6的壁上设置有供推杆4移动的滑孔A6-4;滑孔A6-4的两端分别与滑道A11和滑道B12对应。
活动板A5包括接触面5-1和凸块A5-4,凸块A5-4设置在接触面5-1的外围,凸块A5-4伸进套筒6上部的滑道A11并能在滑道A11内移动;凸块A5-4上设置有滑孔5-5;滑孔5-5与滑孔A6-4上端口位置对应但小于滑孔A6-4;
活动板B8包括接触面B8-1和设置在接触面B8-1外围的凸块B8-4,凸块B8-4伸进套筒6下部的滑道B12内并能在滑道B12内移动;凸块B8-4与滑孔A6-4下端口位置对应;
拉伸弹簧7上端连接活动板A5,下端连接活动板B8;
推杆4包括滑面杆B4-2及滑面杆A4-4,滑面杆A4-4与滑面杆B4-2之间形成接触端面A4-3,接触端面A4-3大小与滑孔A6-4相适应,滑面杆B4-2伸进滑孔A6-4内,滑面杆A4-4穿过滑孔5-5,接触端面A4-3卡住凸块A5-4底面。
活动板B8为使用时在滑面杆B4-2的下端触端面B4-1的顶力作用移动并在拉伸弹簧7的拉力作用下带动推杆4复位的结构;活动板A5为使用时在接触端面A4-3的顶力作用下移动并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带动推杆4复位的结构。
设备1与推杆4的滑面杆A4-4连接;设备1与接触面5-1之间留有空隙。
设备1与推杆4之间通过连接板2连接。
连接板的外围设置有连接杆,设备连接连接板,连接板连接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推杆的滑面杆A。
滑面杆B为外围大小与滑孔A相适应的结构,滑面杆A为外围大小与滑孔相适应的结构,在滑面杆A与滑面杆B连接处直接形成接触端面A。
滑面杆B和滑面杆A均为外围大小与滑孔相适应的结构,在滑面杆B和滑面杆A衔接处设置有外围大小与滑孔A相适应的结构。
滑面杆B为滑面杆A一体式结构。
优点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
该隔离器使用拉伸弹簧为弹性缓冲原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传统的圆柱螺旋弹簧冲击隔离装置的弹簧类型主要为压缩弹簧,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使用拉伸弹簧为弹性缓冲原件。
2) 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一端固定,在弹性元件为拉伸弹簧的条件下,在自由端完成拉伸和压缩的缓冲运动,节省装置体积。
附图说明:
图1 整体正等轴测图
图2 装置部分剖图
图3 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连接板十字架示意图
图5 推杆示意图
图6 活动板A示意图
图7 拉伸弹簧示意图
图8 套筒示意图
图9 套筒剖视图
图10活动板B示意图
图11 基座示意图
其中:1.设备;2.连接板;3.连接杆;4.推杆;5.活动板A;6.套筒;7.拉伸弹簧;8.活动板B;9.基座;10.连接螺栓;11.滑道A;12. 滑道B。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5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