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3915.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燕丽萍;刘翠兰;吴德军;李丽;任飞;安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A01H4/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绒毛 白蜡 叶片 诱导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胚诱导培养基,尤其涉及一种从绒毛白蜡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出体细胞胚的培养基,即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属于白蜡组织培养技术。
背景技术
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为木犀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落叶乔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在盐碱地区是重要的耐盐碱乔木树种,耐盐碱,抗旱涝,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且具有美观、速生、材优等特性,在园林绿化、用材林、防护林建设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初步建立了绒毛白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陈之群等(2006)以绒毛白蜡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腋芽增殖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王磊等(2008)以绒毛白蜡成熟胚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平均增殖系数为3.59,存在繁育增殖率低及生根率低等缺陷。迄今为止,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各类文献中,尚未见关于绒毛白蜡体胚诱导的研究报道。
体胚诱导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不仅是转基因最理想的受体系统,也是种苗快速繁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开发一种从绒毛白蜡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出体细胞胚的培养基,即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有望为快速繁育和创制绒毛白蜡优良新种质提了新途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的培养基,用于绒毛白蜡优良种质大规模繁育生产和新种质创制研究。
本发明所述的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是将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蔗糖和琼脂,溶解于MS盐分+B5有机基本培养基中制得,其pH值为5.2–5.4;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的组分用量以1L有机基本培养基的加入量计为:
其中,上述MS盐分+B5有机基本培养基的组分为:
KNO3 1900mg·L-1,NH4NO3 1650mg·L-1,MgSO4·7H2O 370mg·L-1,KH2PO4 170mg·L-1,CaCl2·2H20 440mg·L-1,MnSO4·4H2O 22.3mg·L-1,ZnSO4·7H2O 8.6mg·L-1,H3BO36.2mg·L-1,KI 0.83mg·L-1,NaMoO4·2H2O 0.25mg·L-1,CuSO4·5H2O 0.025mg·L-1,CoCl2·6H2O 0.025mg·L-1,Na2-EDTA 37.3mg·L-1,FeSO4·7H20 27.8mg·L-1,维生素B110mg·L-1,维生素B61mg·L-1,叶酸0.5mg·L-1,肌醇100mg·L-1,甘氨酸2.0mg·L-1。
上述的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的组分用量以1L有机基本培养基的加入量计为:
本发明公开的绒毛白蜡离体叶片体胚诱导培养基中,MS盐分+B5有机为基本培养基,提供植物组织生长的所需无机和有机营养元素,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BA),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促进形成体胚的作用;添加高浓度的蔗糖提供组织生长发育的碳素营养;添加琼脂是固化培养基,起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