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石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2785.1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钒;侯海元;梁向峰;安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石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石墨阀,属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流体的输送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墨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从自然界中取得的石墨称为天然石墨。这种石墨是由单元素C组成,呈层状结构。
天然石墨为层状结构,经过人为的改性后成为人造石墨。人造石墨一般有透性,即结构不紧密。因其层状结构,在组装后形成了孔隙,在高压环境下会发生渗透。因此人们找出了适当的粘合剂,和制造工艺制造了不透性石墨。
不透性石墨解决了高温、和耐腐蚀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渗透问题,从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磁场的产生
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统一总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理场之一。
电磁场是因带电粒子按一定规律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处于电磁场的铁磁性物质会受到电磁场的作用力进行移动。
当把导线绕成一个螺旋线管,在线的两端连接上电流,此电流为直流电,当电流通过导线流动时,在线圈的内部产生了磁场。
导电线圈的形式及通电的方式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分为轴向磁场和横向磁场。按照电流的变化可分为稳定磁场和交变磁场。
将多个单体线圈相互平行且共轴的组合一起,适当调节线圈之间的距离,可得到均匀的磁场。当线圈磁场变化时,对磁性物质可进行移动。电磁石墨阀,在阀外装有多组线圈,线圈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当磁场变化时,外部产生可移动的外力使阀芯移动,由此组合成电磁石墨阀
如今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传输的流体一般是高温,高压,带有腐蚀性的液体。普通的手动阀门存在很多危险性。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转输的流体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特点,同时阀门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的现象。因此结合实际生产要求,本发明设计出耐高温、耐高压、防腐蚀、防泄漏,可通过电流控制阀门的电磁石墨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的问题,首先,采用石墨材料制造阀门,解决了材料上的问题,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防腐蚀的优点。其次,阀门外的线圈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调节磁场强度和磁场形式,对高压的流体可以进行很好的控制。最后,此发明设备紧凑,体积较小,可拆卸线圈,放便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电磁石墨阀,该阀包括导电电螺线圈1、石墨密封阀罩2、石墨阀座3、锥形石墨阀芯4、纯铁5;石墨阀座3上设有进口与出口,石墨阀密封阀罩2设置在石墨阀座3上并密封住石墨阀座3上的进口与出口;石墨阀密封阀罩2外设有导电电螺线圈1,锥形石墨阀芯4与纯铁5相配合组成阀芯结构,该阀芯结构设置在石墨密封阀罩2内且与石墨阀座3上的进口相配合。
所述导电电螺线圈1与阀芯结构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纯铁5设置在锥形石墨阀芯4的中心。
所述石墨阀座3为石墨材质。
锥形石墨阀芯4内部为圆柱状纯铁5,外包不透性石墨。
导电电螺线圈1通直流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石墨材质具备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的特点,同时磁力场控制流体流量使得控制更为方便,提高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与操作性。阀门外的线圈通过电流调节,可以控制磁场的存在形式;根据线圈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调节磁性阀芯的位置,已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设备紧凑,体积较小;可拆卸线圈,以便维修。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流体传输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磁石墨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磁石墨阀门工作示意图。
图中:1、导电电螺线圈,2、石墨密封阀罩,3、石墨阀座,4、锥形石墨阀芯,5、纯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磁石墨阀门实施例的结构为:导电电螺线圈1、石墨密封阀罩2、石墨阀座3、锥形石墨阀芯4、纯铁5。
当流体通过石墨阀座3的进口流入时,因为导电电螺线圈1通电,使得锥形石墨阀芯4把流体堵住,通过对导电电螺线圈1的控制(图2所示),会使纯铁5随着电磁场的改变来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锥形石墨阀芯4的上下移动。当向上移动时,阀门开启,流体流入石墨密封阀罩2,并从石墨阀座3的出口流出;当向下移动时,锥形石墨阀芯4与石墨阀座3的进口相吻合,阀门关闭。
图2为本发明电磁石墨阀门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