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漆包线脱漆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2395.4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0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单国荣;何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9/00 | 分类号: | C09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漆包线 漆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漆包线脱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漆剂加入到碱液槽中,并加热到聚酯漆包线的漆膜处理温度;所述的脱漆剂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无机碱溶液;所述的无机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40%;2)将碱液槽中的脱漆剂泵入到带搅拌桨的脱漆桶底部;将待脱漆的聚酯漆包线放入脱漆桶中;3)溢流后开始搅拌,转速为每分钟30~300转;脱落的漆膜随着脱漆剂从脱漆桶顶部的溢流槽溢出,并流入过滤桶;4)脱落的漆膜和脱漆剂在过滤桶内分离,脱漆剂继续进入碱液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聚酯漆包线脱漆的装置。该工艺和装置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脱漆效果好、无挥发、对金属基材腐蚀少、可大批量脱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脱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酯漆包线脱漆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漆包线是一种常用工业耗材,聚酯漆包铜线中的基体铜线为无氧或低氧铜杆,铜含量在95%以上,是优质的废铜资源,适宜直接再生利用,对废铜进行再利用之前需要将聚酯漆包线表面的聚酯漆脱除。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燃烧法或机械法对聚酯漆包线进行脱漆。采用燃烧法脱漆,不仅污染环境,排放出对环境有害的废气,而且会对需要回收的铜材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也不利于表面聚酯涂层的回收再利用。采用机械法脱漆具有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脱漆效率低、铜回收率低等缺点。
近年来,公开了一些脱漆工艺,如发明专利CN101709172A采用一种脱漆剂,该脱漆剂由二氯甲烷、甲醇、硝酸、液体石蜡、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组成;发明专利CN1590474A采用一种用于聚酯、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漆膜的脱漆剂,包含甲酸、三氯甲烷、混合甲酚、添加剂等。这些专利技术中脱漆剂含有低沸点卤代烃等有机溶剂,操作工况较差,且污染环境,产生的废水难处理。
近年来,公开了一些漆包线脱漆工艺,如发明专利CN103106986A公开了一种从废旧电机绕组中回收铜的工艺,其脱漆剂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香蕉水的混合液,脱漆工艺为反复搅拌摩擦至脱漆剂呈粘土状,但该工艺脱漆剂使用后粘稠,无法循环利用,香蕉水也存在沸点低、安全性差等问题;发明专利CN102558940A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的脱漆方法及脱漆剂,脱漆工艺是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倒入镍制坩埚中升温熔融混合,然后将漆包线需脱漆的一端浸没在脱漆剂中进行脱漆,脱漆后将该漆包线分别进行水洗、酸洗和水洗,但该工艺仅适合于少量漆包线脱漆,主要用于漆包线接头处的脱漆,不适合大规模脱漆。发明专利CN1175111A公开了一种从绕组回收铜的方法,脱漆工艺为将漆包线构成的绕组浸渍在强碱溶液中,然后水洗,但该方法处理后的碱液粘稠,水洗液中含有大量聚酯降解产物,废水处理困难,均无法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脱漆效果好、无挥发、对金属基材腐蚀少、可大批量脱漆的聚酯漆包线脱漆工艺及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酯漆包线脱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脱漆剂加入到碱液槽中,并加热到聚酯漆包线的漆膜处理温度;所述的脱漆剂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无机碱溶液;所述的无机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40%;
2)将碱液槽中的脱漆剂泵入到带搅拌桨的脱漆桶底部;将待脱漆的聚酯漆包线放入脱漆桶中;
3)溢流后开始搅拌,转速为每分钟30~300转;脱落的漆膜随着脱漆剂从脱漆桶顶部的溢流槽溢出,并流入过滤桶;
4)脱落的漆膜和脱漆剂在过滤桶内分离,脱漆剂继续进入碱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3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