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控型气体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2356.4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仁;曹文波;明永刚;舒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4 | 分类号: | F23G5/14;F23G5/44;F23G5/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控 气体 循环 利用 垃圾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控型气体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的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压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来国内的明星产业。
目前,垃圾处理主要采用燃烧的方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废渣都包含有大量的烟尘和粉尘,为了避免大气污染,必须对尾气中的烟尘和废渣中的粉尘进行处理后排放,成本高昂,结构复杂。此外,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炉灰,另外由于燃烧不充分或者垃圾成本等因素,还会产生少量的炉渣,炉灰可直接作为化肥使用,但是炉渣可能不适合作为化肥使用,故而,需要将炉渣从炉灰中分离出来,而分离出的炉渣中往往包含残留的炉灰,导致炉渣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粉尘污染。
此外,垃圾处理环境恶劣,目前采用人工现场操作的方式对人体伤害较大,且难以保证处理过程的客观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控型气体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控型气体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垃圾处理炉,在垃圾处理炉底部点火;
S2、将垃圾倒入垃圾处理炉覆盖在火焰上进行燃烧;
S3、从燃烧位置上方抽取垃圾处理炉内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在垃圾处理炉外除水后导入燃烧位置;
S4、向燃烧位置导入供氧气体;
S5、设置压强传感器对垃圾处理炉内的气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垃圾处理炉内气压进行调整,使垃圾处理炉内维持在负压状态;
S6、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垃圾处理炉内不同高度处的温度;
S7、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相减获得实际温差,并根据实际温差控制炉渣排放;
S8、设置炉渣收集箱,并将其进口与排放阀连接以收集垃圾处理炉排放的炉灰中分离出的炉渣;
S9、将燃烧位置产生的尾气经过炉渣收集箱,然后进行水洗排放。
优选地,步骤S5具体为:预设气压阈值,根据压强传感器检测结果与气压阈值的比较结果对垃圾处理炉内气压进行调整,使垃圾处理炉内维持在负压状态。
优选地,气压阈值由采集的垃圾处理炉外工作环境气压减去预设值获得。
优选地,垃圾处理炉内的气压通过调整供氧气体导入流速和燃烧位置的尾气导出流速进行调整。
优选地,步骤S7具体为:预设温度差阈值,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相减获得实际温差,将实际温差与温度差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炉渣排放。
优选地,步骤S7还包括:根据实际温差的变化趋势控制混合气体的流速。
优选地,步骤S7还包括:根据实际温差的变化趋势和混合气体的流速控制供氧气体导入燃烧位置的速度。
优选地,检测除水后的混合气体湿度,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水的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自控型气体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方法,将垃圾堆积在容器中,并从底部对垃圾进行燃烧。如此,垃圾始终覆盖在火焰上方,可避免垃圾燃烧过于剧烈,产生爆炸等危险情况。且本实施方式中,将容器内气压始终维持在负压状态,即容器内气压低于容器工作环境气压,如此,可避免容器内有害气体溢出,并可进一步避免爆炸等危险情况。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压强传感器实时检测容器内气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容器内气压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了容器内气压的自检自控,避免了认为操作的主观性和危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枕
- 下一篇:电解氢氧气体点燃煤粉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