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手机射频干扰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62119.8 | 申请日: | 2016-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3827 | 分类号: | H04B1/382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数据 信号数据序列 有效数据序列 手机射频 求差 手机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 输出有效 数据序列 影响数据 有效数据 刷新率 读入 预设 噪声 舍弃 输出 更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手机射频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01、读入新的数据,并和最近一次的有效数据进行求差处理,将差值和一个预设的噪声阈值进行比较;102、将新数据存入大信号数据序列,并将该新数据和最近一次的大信号数据序列的数据进行求差处理;103、将新数据更新进有效数据序列,并输出有效数据序列断;104、将新数据舍弃,输出原有有效数据序列,结束对当前数据的判断。本发明可以有针对性的抑制来自手机射频信号,特别GSM射频信号的干扰,且仅仅通过软件即可实现,不增加成本,不影响数据刷新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干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手机GSM信号的抗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干扰无处不在,特别是智能硬件兴起后,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需要和手机来配合使用,因而受到干扰的机会也更大。对于一些有高精度测量功能的设备,例如日常较常见的血压计、衡器等来说,手机干扰严重影响其测量精度,因此需要进行抗手机干扰的设计。
传统的抗干扰设计一般是针对广谱的射频干扰,应对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块,硬件上例如增加RC低通滤波器,将高频干扰信号滤除;软件上,也采用增加低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中值滤波、剔除最大最小值等方法。以上手段可以对高频的射频干扰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但以上手段,若采用硬件办法,则容易增加成本;采用软件方法,则可能导致测量数据的刷新速度下降;而且对于特定的手机信号干扰,特别是GSM信号干扰的抑制效果不佳。参见附图1,所示为目前一般的滤波处理流程,步骤S001读入新数据后,在步骤S002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然后在步骤S003进行滑动平均(等效于低通滤波),并降采样后输出有效值。无论是中值滤波还是滑动频率滤波,对于幅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扰其滤波效果都很差。
如专利申请201410206596.0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射频模块装置的抗干扰实现方法,包括:在所述主板上固定安装一竖直放置的金属固定架,以将复数个GSM模块与GPS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FM模块、手机通信模块及NFC模块隔开;将LCD显示屏采用金属外壳包覆;对所述GPS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FM模块及手机通信模块分别采用独立的屏蔽罩进行屏蔽处理;采用屏蔽材料将所述NFC模块的NFC天线与所述主板之间作屏蔽处理;通过一PID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调整所述GPS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FM模块、手机通信模块、NFC模块及复数个GSM模块的发射功率。该专利申请是通过屏蔽的方法解决多个射频模块之间的干扰问题,需采样多个屏蔽结构来针对多个射频模块进行包含,大大增加了硬件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手机射频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来自手机的射频干扰,且不增加硬件成本,不影响测量数据的刷新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手机射频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01、读入新的数据,并和最近一次的有效数据进行求差处理,将差值和一个预设的噪声阈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小于或等于该噪声阈值,则该新数据为有效数据,跳转到步骤103,否则该数据不是有效数据;
102、将新数据存入大信号数据序列,并将该新数据和最近一次的大信号数据序列的数据进行求差处理;若该差值小于或等于上述的噪声阈值,则时长计数值加1,否则时间计数清0;当时长计数值大于一个预定的时长阈值N时,判定该新数据为有效数据,否则跳转到104;
103、将新数据更新进有效数据序列,并输出有效数据序列,大信号数据序列清空,时长计数值清0,结束对当前数据的判断;
104、将新数据舍弃,输出原有有效数据序列,结束对当前数据的判断。
具体地控制步骤为:
步骤S101:读入新的一笔测量数据,并和最新的有效值相减,求得差值,也就是数据的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