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茶树挥发物的蓟马引诱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500.2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吴光远;李慧玲;钟秋生;王庆森;曾明森;王定锋;李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5/06 | 分类号: | A01N35/06;A01N27/00;A01P1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5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茶树 挥发物 引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过信息化合物大量诱集害虫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茶树挥发物的蓟马引诱剂。
背景技术
蓟马是茶树的重要害虫,蓟马则以成虫或若虫锉吸茶树嫩叶汁液危害,受害叶片背部失去光泽,出现红褐色条纹,褐斑,叶质僵硬变脆,茶稍逐渐萎缩,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害虫由于一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严重,造成难以防治。目前该虫发生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大量滥用化学农药导致茶园环境污染、茶叶品质下降、农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严重影响茶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生产上急需绿色防控技术。
在植物与昆虫关系中,植物挥发物是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间通讯联系的重要化学信号,植食性昆虫通常利用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寻找食物和产卵场所; 植物挥发物在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对昆虫行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并在害虫的及时、有效测报及其综合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避免了农药的大量使用、对人类和环境安全,利用寄主挥发物发展植物源害虫引诱剂已成为害虫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有专家预期:利用信息化合物调控害虫的种群密度是21 世纪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茶树挥发物的茶树蓟马引诱剂,以茶树挥发物成分α-法尼烯;顺-茉莉酮按8.5: 9.2 重量比例混合。该引诱剂以人工合成的挥发物为主要原料,对茶树蓟马的引诱效果明显,具有使用方面和无污染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引诱剂配置
一种基于茶树挥发物的蓟马引诱剂,包含α-法尼烯、顺-茉莉酮,将α-法尼烯和顺-茉莉酮两种活性组分分别配置成8.5×10-6-8.5×10-2mg/ml与9.2×10-6-9.2×10-2mg/ml浓度,按8.5: 9.2重量比例配制成混合物作为茶树蓟马引诱剂,
(2)缓释载体准备
缓释载体为袖式硅胶缓释载体。该载体高为20 mm,内径为0.5mm。将袖式硅胶释载体在乙醇中浸泡2-5 天,最后在自然条件下晾干,备用。将为17-18mg,170-180ug和1.7-1.8ug引诱剂加入缓释载体。加入液体石蜡100ul作为缓释剂,冷藏备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茶树发物制备的茶树蓟马引诱剂,配伍合理,能够有效诱集茶树蓟马,具有使用方面和无污染等特点,从而达到集中防治的目的。因此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15 年5月在福建福安采用引诱剂的含量为17.7mg 制得茶树蓟马引诱剂诱芯,各物质加入量如表1。田间引诱剂与黄色粘板配合使用,调查粘板上的蓟马数量。处理与对照在田间随机排列,每个处理6个重复。从表1 中的调查数据可看出,引诱剂可提高粘虫黄板对蓟马的诱捕能力12倍左右,统计分析显示二者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我们的引诱剂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表1 引诱剂在茶园中对茶树蓟马的引诱效果
实施例2
采用引诱剂的含量为177ug 制得茶树蓟马引诱剂诱芯,各物质含量如表2。在田间引诱剂与黄色粘板配合使用,调查粘板上的蓟马的数量。处理与对照在田间随机排列,每个处理5个重复。从表2 中的调查数据可看出,引诱剂可提高粘虫黄板对蓟马的诱捕能力2.3 倍左右,统计分析显示二者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我们的引诱剂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表2 引诱剂在茶园中对茶树蓟马的引诱效果
实施例3
采用引诱剂的含量为0.177ug 制得茶树蓟马引诱剂诱芯,各物质含量如表3。在田间引诱剂与黄色粘板配合使用,调查粘板上的蓟马的数量。处理与对照在田间随机排列,每个处理6个重复。从表3 中的调查数据可看出,引诱剂可显著提高粘虫黄板对蓟马的诱捕能力。
表3 引诱剂在茶园中对茶树蓟马的引诱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
A01N35-00 含有机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有机化合物包含带有两个连于杂原子的键的碳原子,其中至多1个键连于卤素,例如醛基
A01N35-02 .含有脂族键合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4 .含有直接连在芳环系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例如苯乙酮;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6 .含有酮基或硫酮基作为环的一部分,例如环己酮、醌;其衍生物,例如缩酮
A01N35-08 .至少1个键合杂原子的键是连在氮上
A01N35-10 ..含有碳氮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