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电控燃油喷射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1130.2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宇;谢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宇 |
主分类号: | F02D41/38 | 分类号: | F02D41/38;F02M51/06;F02M6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缸压燃式 内燃机 燃油 喷射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特别涉及多缸电控压燃式内燃机。
背景技术
多缸内燃机,为减小内燃机的振动,均要求燃油系统提供每缸的燃油量相等。多缸电控压燃式内燃机,其电控燃油喷射控制装置,可进一步使每缸的喷油器的燃油量趋向相等。本发明所述燃油喷射量相等,包括喷油器的喷射次数、喷射时刻和喷射持续期相等。
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法规对内燃机的排放越来越严。电控压燃式内燃机的后处理技术的采用,对内燃机越来越重要或不可缺少。但目前的处理技术的净化效率,与废气温度(包括起燃温度)密切相关。例如降低氮氧化物的SCR,废气温度低于150℃时,废气净化效率非常低,当废气温度达300℃左右时,废气净化效率可达90%,甚至更高。又例如,后处理DPF的再生,也需要一定的起燃温度。
压燃式内燃机是富氧燃烧。它是通过调节喷油器的燃油喷射俩来改变内燃机的功率。因此,内燃机低负荷运行时,空燃比大,排气温度较低,不能满足后处理的高效净化要求或DPF的再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电控燃油喷射量控制方法,改变人们对内燃机的长期固有看法——油系统提供给内燃机每缸的燃油量应趋向相等。本发明应用于多缸压燃式内燃机上,能够大幅提高压燃式内燃机低负荷部分气缸的后处理效率。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对压燃式内燃机后处理全工况的排放降低、后处理的再生,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同时,优化方案,可对兼顾内燃机振动性能。当然,随着机加工技术的发展,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振动,已不是内燃机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本发明公开了内燃机领域内的一种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电控燃油喷射量控制方法,包括与内燃机每个单缸相连的喷油器,特征在于:在内燃机低负荷工况运行时,燃油喷射电控单元至少使两个所述喷油器喷射量不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用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所述喷油器的个数,在内燃机低负荷工况运行时,燃油喷射电控单元至少使两个所述喷油器喷射量不等;多缸压燃式内燃机在低负荷的运行工况,所述燃油喷射电控单元单独调节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能够至少使一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较快满足其所连气缸提高废气温度的要求,即至少使一个喷油器所关联的后处理低温净化效率大幅提高或后处理的再生控制大大简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之一,所述喷油器的个数分为二组,分别是第一、二组喷油器。所述喷油器的个数分为两组,分别是第一、二组喷油器。在结构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满足一组喷油器所关联的后处理排气温度的要求(如第二组喷油器的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均小于第一组的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改进之一,所述第一组的喷油器个数为1,剩余喷油器均为第二组喷油器;所述第二组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变化范围是第一组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的20-90%(喷射量的调节,也包括对喷射次数、喷射时刻的调节;下同)。根据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具体使用工况,在满足多缸压燃式内燃机后处理排气温度的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振动减小。例如,所述内燃机是四缸内燃机,所述第一组喷油器是1缸喷油器,所述第二组喷油器是2至4缸喷油器。在结构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满足第一组所关联的后处理低温净化效率大幅提高或后处理的再生控制非常简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改进之二,所述内燃机的气缸数是偶数,所述第一、二组包含的喷油器个数相等,所述第二组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变化范围是第一组每个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的10-90%。根据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具体使用工况,在满足多缸压燃式内燃机后处理排气温度的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多缸压燃式内燃机的振动达到最小。如,所述内燃机是六缸内燃机;所述第一组喷油器是第1至3缸喷油器,所述第二组喷油器是4至6缸喷油器。在结构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满足第一组所关联的后处理低温净化效率大幅提高或后处理的再生控制非常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宇,未经谢晓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