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0492.X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军;龙国徽;吴香英;纪媛;徐付占;孟元靖;梁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90;H01M8/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半导体 效应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n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清洁能源技术之一。通常燃料电池被划分为5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但实际上,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工作温度低、维护方便、启动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示范项目,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商业化应用的要求。首先,贵金属铂的使用一方面造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氢气纯度有极高要求,因为极其微量的杂质气体都可以造成催化剂中毒,从而使电池失效;其次,低温运行使得生成的产物为液态水,容易造成气路栓塞等问题,所以质子膜燃料电池需要很好地设计水管理、热管理等,从而使得系统复杂。不能直接使用化石燃气,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比来说,有很多优点:1.高温运行保证了足够迅速的动力学过程,从而可以不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2.产物为气态物质,容易排出电池堆,不会造成气路堵塞;3.可以适应各种燃料;4.可以进行热电联供,极大地提高燃料利用效率。
虽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备很多优点,但是其本身的一些缺点使得它难以进入实用化阶段。通常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都是三层结构:阴极、阳极和电解质。这种结构虽然保证了燃料电池能够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换,但是结构上有一些先天缺陷。三层结构使得燃料电池在制备上工艺复杂,带来比较高的工艺成本;三层结构必然包含两个界面:电解质阳极界面和电解质阴极界面,这两个界面会造成很大的电气界面输运损耗,造成燃料电池功率和效率损耗;界面之间彼此会扩散甚至反应,从而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运行寿命;中间层电解质会带来很大的欧姆损耗,这也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需要在高温下操作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只有在足够高的温度下才能有很好的离子导电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构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结构包括阴极和阳极以及位于阴极外侧的阴极集流体和位于阳极外侧的阳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是具有n型半导体特性的质子/氧离子导体材料,所述的阳极是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的质子/氧离子导体材料,在阴极和阳极的界面处,有阴极和阳极共同形成的载流子耗尽层。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所述的阴极优选Tb0.2Ce0.4O2-x(记为TDC)和氧化钴按摩尔比为1:0.02构成的二元复合材料(记为TDC+Co);所述的阳极优选锂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y(记为LNCA)或氢分离膜陶瓷材料BaZr0.3Ce0.6Y0.1Zn0.05O3-z,其中x、y、z是非化学计量数,x、y、z均大于-1且小于1。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所述的阳极集流体优选泡沫镍或泡沫铜,所述的阴极集流体也优选泡沫镍或泡沫铜。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在阴极和阴极集流体之间或/和在阳极和阳极集流体之间,还有修饰层,所述的修饰层是多孔结构的与对应的阴极或阳极相同的材料。
本发明一种基于半导体结效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
1)称取0.2gTDC+Co,再称取0.2g LNCA或者BaZr0.3Ce0.6Y0.1Zn0.05O3-z;
2)准备两块直径12.8毫米厚度1mm的泡沫镍或泡沫铜圆片;
3)按泡沫镍或泡沫铜圆片、TDC+Co、LNCA或者BaZr0.3Ce0.6Y0.1Zn0.05O3-z、泡沫镍或泡沫铜圆片的顺序把它们依次填放到直径13mm的不锈钢模具中,保证样品铺撒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