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59050.3 | 申请日: | 2016-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华;李保润;卜函硕;储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 led 智能 昆虫 诱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及方法,属于农作物物理防治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包括上位机、中央控制模块、LED驱动模块、LED灯室和红外线感应模块,上位机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红外线感应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LED灯室附近的昆虫信息,并将昆虫信息反馈给上位机;中央控制模块通过LED驱动模块与LED灯室连接,用于根据昆虫信息改变LED灯室的发光频率、强度和颜色。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方法。本发明通过采集到的附近昆虫信息来控制光源的发光颜色、频率和强度,实现多种害虫的高效诱捕,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灵活性和准确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捕昆虫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农作物物理防治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和蔬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作物病虫害一直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害虫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化学农药占据害虫防治中的主导地位,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引起食品安全等许多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此,物理防治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灯光诱捕是物理防治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的诱虫光源具有防治目标单一、选择性较差、能耗高等不足,LED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和颜色多样等特点,LED技术和芯片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昆虫诱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LED昆虫诱捕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中国专利号ZL201420350813.9,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2月1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LED多光谱智能循环水稻害虫诱捕器,该申请案涉及一种LED多光谱智能循环水稻害虫诱捕器,该申请案根据水稻害虫的夜间活动习性与趋光性的关系,可知夜出性水稻害虫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并且,由于LED灯的单色性好,该申请案使用多个光谱的LED灯组合,并使用单片机进行时间的循环控制,达到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出不同的光谱颜色,对指定种类的水稻害虫进行诱杀的目的,是一种真正的生态型诱虫灯,可广泛用于农、林业的捕捉、灭杀、驱除有害昆虫领域。但是,该申请案采用“害虫夜出时间顺序”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实现每个时间段内的特定害虫诱捕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事先调查了解害虫种类和夜间活动习性,根据害虫种类和夜间活动习性来设定发光时间和顺序,前期辅助工作较为繁琐;而且,这种方式的灵活性较差,只能通过时间顺序来判断害虫种类,外在影响因素较多,准确性较差,因此害虫诱捕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害虫诱捕方式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及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集到的附近昆虫信息来控制光源的发光颜色、频率和强度,实现多种害虫的高效诱捕,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灵活性和准确性好;并且具有可扩展性强、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LED驱动模块和LED灯室,还包括上位机和红外线感应模块,所述的上位机与中央控制模块双向连接,用于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所述的红外线感应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LED灯室附近的昆虫信息,并将检测得到的昆虫信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反馈给上位机;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通过LED驱动模块与LED灯室连接,用于根据红外线感应模块检测得到的昆虫信息改变LED灯室的发光频率、强度和颜色。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LED灯室均包括红色LED灯珠、蓝色LED灯珠、黄色LED灯珠、绿色LED灯珠和白色LED灯珠;所述的LED驱动模块包括与对应颜色灯珠连接的红色灯珠驱动电路、蓝色灯珠驱动电路、黄色灯珠驱动电路、绿色灯珠驱动电路和白色灯珠驱动电路。
本发明的一种变频式LED智能昆虫诱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9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式害虫复合诱杀器
- 下一篇:一种海杆自动支架





